張錯專文:大師的大師—胡金銓

2016-09-15 07:00

? 人氣

李安從胡金銓處得到武俠的傳承。(圖為電影《臥虎藏龍》劇照)
李安從胡金銓處得到武俠的傳承。(圖為電影《臥虎藏龍》劇照)

撰此稿同時讀到《洛杉磯時報》(10-25-07)影藝版(Calendar)特刊《指引》(The Guide)內報導,好萊塢的「藝術總監同業公會」(Art Directors Guild)準備表揚在影片藝術美工設計追溯還原從前景物唯妙唯肖、二○○六年逝世的資深藝術指導賓斯德(Henry「Bummy」Bumstead),當年以《梅崗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及《刺激》(The Sting)影片中還原美國三○年代景物而連獲兩次美工設計奧斯卡。金銓在影片內許多從前景物的還原顯相,親力親為,可視為個人心血結晶。他實在是一個出色的藝術總監,而早年美工製作,哪有這麼多餘力去指派小組分工、研製、再合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銓過世幾年後的二○○三年,高齡七十四歲日本資深導演山田洋次拍攝出的那部《黃昏清兵衛》,真是道盡了英雄向晚心情,大可作為金銓晚年心境寫照。清兵衛本不叫黃昏,只不過公餘黃昏不肯隨波逐流,追隨其他武士出外消遣買醉,甘願回家守候兩個女兒與寒舍。他武功高強,底子好、在道館當年已隨師父任助教。自經變故,妻死家衰,甚至連武士倚為第二生命的長刀也典賣作殯葬之資。雖然疏於練習,卻是深知自己是誰?可以做些什麼?

也就是說,武功高手好像都不喜打鬥,其實不是。打鬥只有兩種結果,不是勝,就是負。只有高手,他們早知打鬥結果是什麼,自己知道有多強對手有多少斤兩,一定擊敗對方,打鬥只不過是流程問題,那還打來幹什麼?如果自己知道對手比自己強,出手必敗於對方,那就更不想打了。

黃昏清兵衛電影劇照。
《黃昏清兵衛》電影劇照。

縱觀江湖,所謂武士(或文人?)大都不知自己是誰,有多強、有多弱。可以、或不可以做,可能、或不可能做些什麼,全不知道。武士道考驗較為嚴格,兩士對決,強弱立判,優勝劣敗,勝者存活,敗者身亡。無數身亡枉死的武士,連自己招數或對手是誰都搞不清楚,就舐血歸西。這是武林的現實主義,沒有流派、奇招、或祕笈勝過其他什麼流派、奇招、或祕笈,也沒有絲毫的浪漫想像空間,只有實實在在的功力與判斷。

也許,唯一僅存的例外是雙方功力接近,那就要看狀態及那不可捉摸的幸運了。

藝術或文學卻不一樣,時俗流從,這是一個模棱兩可、黑白不分的時代。誰是誰,誰能做些什麼?許多人都不知道,也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物以類聚,同儕群中皆是二、三流武士,往往結果是大家都以為自己是一流武士。沒有挑戰、沒有搏鬥、沒有對決、沒有內行準標。縱使有,也不過是「東方主義」(Orientalism)作祟,電影藝術有奧斯卡、文學創作有諾貝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