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青年軍公教人員可以做什麼?

2016-09-14 06:00

? 人氣

九三大遊行,教師也上街頭。(顏麟宇攝)

九三大遊行,教師也上街頭。(顏麟宇攝)

在這時節,說出「我是一名公務員」,可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鄙視與嘲諷。近日坐計程車聽到廣播報導年金改革新聞時,司機大哥碎念幾句「貪心、不要臉」,在後座的我只能噤聲不言。整個社會都在討論讓全國的勞工供養一小撮退休老人是否不公不義,或者軍公教人員是不是會讓台灣變成下一個希臘,如此明顯的仇視是前所未遇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宣示成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年金會〉,並火速通過年金會設置條例。當每個禮拜都開會並全程網路直播,漸漸的,大家意識到這次政府要玩真的了,社會各階層對年金改革所發出的意見越來越多。然而隨著年金會一次又一次的召開,我們看到年輕人指責老年人,名嘴指責軍公教人員,產業代表指責勞工代表,所有人都在責怪彼此。

而在9月3日軍公教退休人員為主體的大遊行過後,嘲諷有之、讚聲有之。但最糟糕的是,政府仍然完全沒有提出改革方案,會中唯一提出具體改革方案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宣稱無法接受其他團體代表的惡意攻訐,選擇退出年金會。於是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年金會大概只剩口水亂飛,最後得不出任何結論了。

到目前有關年金改革的討論,並沒有讓整個社會產生共識,反而讓我們的國家經歷全面性的撕裂。立委段宜康提議乾脆不要再辦年金會,由行政院逕行提案交付立法院議決。但這意味著要由百餘名立委在無人得見的黨團協商過程中,決定全體人民未來的退休生活,我認為這比一個沒有共識的年金會與國是會議更加可怕。

面對如此巨大的眾聲紛呈,我們難道感到震驚嗎?這豈是一個晚上突然爆發的事情嗎?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是哪些結構性因素帶來了今日的紛亂局面?

20160903-九三軍公教勞大遊行3日最終集結於凱道,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上台發言。(顏麟宇攝)
九三軍公教勞大遊行3日最終集結於凱道,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上台發言。(顏麟宇攝)

由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等團體的主張,可以看到退休軍公教人員所秉持的兩個重點,第一是對退休人員財產權的信賴保護,第二是主張維持有尊嚴的生活,這兩者代表了軍公教人員想保有對人生規劃的主導權,且極度不希望由當政者或社會上其他群體強迫改變自己本來擁有的退休生活。讓其他人決定自己的未來,正是年金改革的衝突核心,也是政治人物先前從未為幫這群人喉舌的深層渴望,所以9月3號,這群軍公教人員及部分國營事業勞工來到了凱達格蘭大道,怒喊小英下台。

有人說這場遊行缺乏訴求,口口聲聲談尊嚴,卻不敢明確說出不要動自己退休年金的要求。但這未言說的訴求乃是基於恐懼,面對未來將被人任意予取予求,誰不會害怕呢?誰不會感到不平呢?只是這些恐懼以行動表達時,換來的卻是更多的不屑與鄙視,甚至有好些自認為開放包容,願意接納不同意見的知識分子,用最尖酸刻薄的語言描述這群為自己的權益走上街頭的人。

其實,我們並沒有如自己想像的這麼了解這群人,以及他們所經歷的故事。即使有人刻意製造謊言與衝突,但是大部分走上街頭的人,表達的是對現行政治體系的期待幻滅,用腳投下自己的不信任票。作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如果我們相信自由開放、多元包容的價值,我們應該努力建立一個歡迎不同意見參與,而不是排擠特定群體的言論表達平台。

作為青年軍公教人員,我們應該認知並重視這些分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接觸大眾,包括理解那些年長好幾輩的人,最近才開始學習怎麼使用Facebook、Line的人,沒有像我們一般經歷求職不順、低薪高工時、最後頂著國考壓力爭取生鏽鐵飯碗的人。如果只強調世代互助、共存共榮此一標語,就能使現在、將領退休金的人們接受大刀闊斧改革的主張,少領一些退休金,以換取年金制度可能再多撐下一個十年、二十年,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年金改革拿到檯面上討論後,不僅看到同為軍公教人員,彼此之間也有不同的立場與行動策略,同時也看到社會其他群體對於軍公教年金的看法與想像。即使我們相信年金改革會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讓整個國家社會體系得以永續下去,也要認知變動過程中,一定會有受益者及權益受損者,而一套能永續的制度,應該建立在對整體社會成員包容性更好的基礎上。

20160903-九三軍公教大遊行3日下午分四地集結,第三縱隊的教師們舉起「要尊嚴」等的標語,遊行隊伍塞滿了仁愛路。(顏麟宇攝)
九三軍公教大遊行3日下午分四地集結,第三縱隊的教師們舉起「要尊嚴」等的標語,遊行隊伍塞滿了仁愛路。(顏麟宇攝)

政治並不是一種聲音壓制另一種聲音的生死搏鬥,既然年金議題如此敏感,就應該鼓勵人們發聲,以包容與理性參與這場改革,政府有責任提出專業可供檢驗的制度改革方案,有效解決退休基金的財務缺口,更必須確保溝通討論機制暢通,減少族群間的對立。

青年軍公教人員的挑戰是找到新的對話方式,跨越族群與世代差異,向自己所在的社群,以及社會其他群體描述整個社會所面臨的難題,以及我們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至於要怎麼解決溝通過程中的恐慌與仇視情緒,我認為有兩個重點。

其一,建立青年軍公教族群的發聲管道,進而成立青年軍公教社會團體。

以公務人員為例,結社自由是憲法所明訂之基本人權,惟公務人員受限於特別規範,不能組織工會,替而代之者,是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及各地方公務人員協會。然而公務人員協會能否能展現整體公務人員集體意志,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在年金改革議題炒得火熱的當頭,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告訴年輕一代的公務員,大家必須團結,共同捍衛待退、已退世代的退休年金,才能要求政府持續保障軍公教人員合理的待遇。然而青年軍公教人員對公職前景的看法不同,於年金議題上的利益也不一致,如何能期待全體軍公教人員在面臨年金議題時,單一協會能夠代表全體人員的心聲呢?

青年軍公教人員看年金議題,最擔心每個月所提撥的退撫基金會不會破產。如果退撫基金破產了,會不會連自己繳的那一份都拿不回來?對此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僅強調國家保證退撫基金的最終支付責任,但這不是能讓青年軍公教族群心安的答案。青年軍公教族群所要的,是能夠永續經營,不讓年輕一輩揹起整個老年族群退休負擔的年金制度,這個願景必須透過世代對話及與政府的協商來達成。

因此,確保青年軍公教人員有自己的發聲管道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某些青年軍公教人員的發言有其社會影響力,譬如魚凱、黃益中等人,他們的意見或許能上達天聽,影響政策的制定。但建立一個屬於青年軍公教人員的組織,才能讓青年軍公教人員的意見具備代表性,取得參與討論社會重大議題的入場券。

成立組織當然要冒風險,看看消防員成立工作權益促進會爭取合理工時,發起人被記數十支申誡,直至免職,即可知曉這絕對不是條容易走的路。然而有了組織作為後盾,青年軍公教人員得以投注精力經營進步論述,面對政府雇主爭取勞動條件時,才能有足夠的籌碼進行協商。

再者,青年軍公教人員應該鼓動社群成員積極參與討論。這是個言論太多、檢驗太少的時代,有關於年金改革,已經有太多未經查證的言論與針對特定個人團體的惡意攻訐在媒體及網路上流傳了。

我相信理性對話可以促成社群成員對年金議題的共識,可惜謊言與有事實根據的陳述實在難以區別。甚至在充滿情緒的討論空間中,偏激言論更容易深入人心。即使社群中有願意認真討論的成員,但討論空間充滿容不得其他意見的氛圍時,他們也不得不沉默。最後社群中只剩下一種聲音,這就像是大火燃燒的海上孤舟,烈焰沖天,頗為引人注意,卻無法帶著社群達到目的地。

在公眾論域中,每一個發言者應當負起責任,確保言論乃是基於事實,且能經得起查證。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僅依賴意見領袖的自律,有心參與議題的社群成員應該尊重基於事實的論據,並對各種言論的真偽性加以檢驗,必要時得勇敢站出來反駁不實言論及人身攻擊。

當低劣品質的言論充塞公眾論域,劣幣驅逐良幣,討論將充滿了謠言、誤解與廢話,怎麼也得不出一個共識。這類充滿無效討論的言論垃圾場已經在每天的政論節目上展演無數次了,何苦照搬到年金會及公共討論空間,排擠真正想要參與討論的聲音呢?

另外,也要提供不同社群交換意見的機會,以同理心建構社會成員的共識。年金會的設立初衷即是建立社會各群體互相交流年金改革看法的平台,即使功能不彰,我還是對蔡政府的努力表達尊重。但除了官方論壇的交流,青年軍公教人員也應當促進跨社群討論,讓社會各群體了解各自不同年金制度的設立背景及問題。

以最為人詬病的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18%)來說好了,有人說退休軍公教人員坐享超過一年期定存12倍的利息,每年從國庫支出700多億元,有人則說18%早就在84年時改革完畢了,現在的在職軍公教是領不到18%的。這些人說的都對,但都只揭露了一部份的事實,18%只是調節退休所得的伸縮工具,是依照所得替代率設算金額,扣除職業年金所餘差額的給付手段,偏偏主管機關怎麼也說不清楚,放任各種妖魔鬼怪隨意解釋,才造成今日的局面。

因此,若要討論年金制度要怎麼改,各個社會群體就必須先誠實面對各種年金制度的設計精神與制度缺陷。如果青年軍公教人員認為年金會上的軍公教代表講得不夠好,沒能達到相互理解的目標,那我們就有責任去了解這些制度,用各式各樣的手段解釋給大眾聽,才能捍衛自身群體的尊嚴。因為尊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靠自己掙來的。

對於改革方案的行程,我提倡「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細節處建立大家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有助於在整體制度的建立上產生共識。舉例來說,如果政府對於退休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發放細節先與影響人等好好溝通,對於發放標準產生一致共識,而不是由行政院單方面決定停發某些人的慰問金,是否能讓社會各群體對於政府決策過程產生多一些的信心,讓接下來的年金制度議題討論有更好的信任基礎呢?

最終,要確保所有人都能分享年金改革的益處。青年軍公教人員所面對的是職業間相互對立的環境,與上一世代間也有分歧的意見。因此,更需要年輕的一輩投入精力以求理解彼此的想法。也許世代互助、群體包容的目標不會馬上達成,但是我們要讓媒體及政客們知道,我們不會再被恐懼的語言所操弄,我們選擇理性討論年金改革議題,並歡迎所有人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及自由。

*作者為現職公務人員/社會觀察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