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烽火背後的藝術品—空飄傳單

2016-08-25 05:50

? 人氣

經歷823砲戰後,以金門作為空飄傳單基地的「秋海棠」地圖概覽。(圖片來源:Psywar.org)

經歷823砲戰後,以金門作為空飄傳單基地的「秋海棠」地圖概覽。(圖片來源:Psywar.org)

8月23日,在20世紀初1958年的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驟然於晚間6時30分,隔海轟炸金門島,揭開了八二三砲戰(又稱第二次海峽危機,The Second Strait Crisis)烽火連天的序幕。據美國海軍學院報告指出,砲戰期間解放軍向金門射擊近50萬發的榴彈,更以「遏止國軍駐紮離島地區,作為未來反共基地」為由,於沿海地區駐紮多達75萬的兵力,枕戈待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開戰後,美方本為避免與解放軍直接衝突,以中美條約為由,不得直接介入戰事,轉為派遣隸屬太平洋第七艦隊,編制4艘驅逐艦與2艘巡洋艦的臺灣巡弋艦隊(Taiwan Patrol Force)出任,並在9月初以轟雷(Lightning)為計畫名稱,開始護航運補任務。至同年10月6日,為期44日的砲戰在金門島上,造成百姓324與138人次傷亡,近3,000軍人殉職,包含時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將領,更損毀逾7,000多處地上建物,可見其戰火之猛烈。

就在中國採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的戰術後,原本實彈交火的砲戰次數驟減,取而代之的是以砲宣彈(propaganda shells)、氣球甚至是挾帶小型民生用品(如:內衣褲、食用油與肥皂)的海上漂流物,藉此達成宣傳與說服之效,至1979年中國與美國建交後方休。

其實這段「後」砲戰時期所衍生的「沒有煙硝」的心理作戰,誠如學者Rawansley所言,應是政治上的象徵意義大於軍事行動,可說是當今「婉君」的雛形。拜韓戰所賜,原本無心傳授空飄技術的美國,認為金門島是為海峽最前線,應可當作避免亞洲赤化的旗子,便由CIA委託第七心戰群(7th Psychological Operation Group),於沖繩那霸機場訓練我國防部派任的學員,這些氣球該如何才能飛得高飛得遠,而又砲宣彈內的傳單該如何擺放,才能達到最佳效率。

下方緊緊繫著口號標語的空飄氣球,內部則是裝了一張又一張的傳單。攝於1965年11月20日。(圖片來源:Psywar.com)
下方緊緊繫著口號標語的空飄氣球,內部則是裝了一張又一張的傳單。攝於1965年11月20日。(圖片來源:Psywar.com

彼時兩岸之間的你來我往,在半世紀後的今天看來,更是增添幾分戰時的浪漫。已退役的美軍心理作戰專家赫伯特士官長便撰文寫道,上述早年由國防部心理作戰大隊赴美受訓的心戰人員雖「木訥寡言」,平日對作戰內容「不說」,但自交流以來至1968年時,這批心戰部隊竟對中國空飄了一個億有餘的氣球,每顆平均搭載35公克至4.7公斤不等,總量約達2.1億張的傳單,其中最大顆的二顆汽球長寬可達13x15與10x18尺,分別飄至西藏與新疆地區。

除了空飄/空投揶揄毛澤東與共產主義的傳單,以及上述民生用品之外,這些氣球更夾帶「護照」、安全證外,還會在逢年過節的時機,加碼送出當年品質相對高的香菸做為鼓勵「苦難的大陸同胞」渡海來臺,成為「反共義士」的誘因。包裝上也不忘印上如「共產主義社會沒吃沒穿」等標語,即便補給品消耗殆盡,也能發揮宣傳的效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