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柯文哲與台民黨,第三勢力新希望?

2019-08-06 05:2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決定組黨。(盧逸峰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決定組黨。(盧逸峰攝)

醫師出生的政治人物,總喜歡把複雜難解的市政問題,比做病床上只剩一口氣的重病病患,以「上醫醫國」的角度,全力「救治」。在台灣民眾黨浮上檯面之前,政壇上認定柯文哲即將佈局總統大選,然而,柯在組黨記者會上,再次嚴詞批評韓國瑜「帶職參選」,已然看出柯文哲的選擇:一個有「職業道德」的醫師,絕對不會丟著病床上的病患不管;有「職業道德」的市長,也不應該放下市政不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文哲的「職業道德」

組黨,但不參選總統,於柯而言已經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選項,而是自身發展的唯一出路。在連任市長的「三腳督」選戰中,柯同時面對綠營鋪天蓋地的紅帽子,與藍營對於市政的強力抨擊,承受攻擊的過程中,也同時出現粉絲的流失與純化,走到最後,15%的鐵柯粉,人數雖不足以成就「柯總統」,但他們對於藍綠的厭惡達到極致,也難以接受柯再與藍綠任一方策略聯盟。因此,組黨宣示走出不同於藍綠的「第三條路」徐圖發展,自是必然。

然而,在藍綠夾殺的處境中組織政黨十分困難,不只是輿論戰場的攻防、組織的建立,真正難關,是政治人才的甄拔。台灣民眾黨第一時間面對的打擊,並非「消費蔣渭水」這樣的口舌之爭,而是「政治邊緣人回收場」的標籤:藍綠雙方都利用「失意政客」對於台民黨的期待,讓台民黨還沒起跑,就先背上沈重包袱。

20190805-台北市長柯文哲參訪迪化207博物館。(盧逸峰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組黨。(盧逸峰攝)

台民黨的不分區名單自然是眾所注目,然而,在各地的區域立委提名與作戰策略,相較於不分區名單更為重要,這十席以上的區域立委提名,重點並非「勝選考量」,而在於理念的傳布、政黨票催票入匭,與2022的佈局。

台民黨面對「人才戰爭」

在台灣民眾黨提供基礎資源的情況下,這些提名人的任務無他,只要勤跑基層、在選區內執行完200場街頭演講,以傳達理念、成就政黨發展為核心戰略,更重要的是,打開自己的知名度,為2022的議員選舉備戰佈局。

在有明確「任務分配」的情況下,無論這個人是海選產生的政治素人,或是一時缺乏舞台的政治老鳥,都不會為政黨造成包袱。第一,有絕對的標準評價候選人,任務執行得越徹底,催出的政黨票越多,就是可造之才,反之,也可藉此任務,徹底篩選掉投機份子;第二,在這場選舉中,台民黨被選民看到的不會是「勝選」的權謀盤算,而是超越勝負的理念傳達。而這些候選人的真正戰場是2022,畢竟第三勢力的落地生根,本來就是多席次的議員選舉。

當然,在黨綱與理念尚未建構完成的時刻,就先談「理念傳布」畢竟有些言之過早,不過,這不正顯示了藍綠急著將台民黨的創立比為「政治回收場」是十分荒謬的指控嗎?如果黨綱都還沒有出來,急著討論「人選」幹嘛?

理念比人選重要,柯文哲應以「職業道德」為先,放下總統專心市政,並確立台民黨的發展方向,先整理出吸引人的黨綱、並設定正確的選戰任務,才能廣邀英雄豪傑,打贏「人才戰爭」,若此佈局成真,或許可為「第三勢力」帶來真正的新氣象。

*作者為無黨籍桃園市議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