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甘醇茶香的背後,清代台灣烏龍茶二三事

2019-08-25 06:10

? 人氣

1869年,陶德所經營的寶順洋行(Dodd & Co.)將烏龍茶推銷至美國,一炮而紅,從此台灣烏龍茶聲名大噪,讓台灣茶身價大漲。由此可見清代台灣烏龍茶之對外貿易,不僅由洋行一手包辦運輸、交易,甚至還在台自設製茶工廠精製茶葉。由於洋行進行一條龍式加工、烘焙,儘管導致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幾乎都被洋行壟斷,無法惠及一般台灣民眾,但也使得台灣烏龍茶葉在層層把關下,未發生類似福建茶的偽造混充的情形,其良好的品質,還成為福州茶的競爭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烏龍茶。(取自視覺中國)
飲茶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取自視覺中國)

茶葉貿易  層層剝削

由於清代的台灣沒有銀行,因此貸款來源常是產品的購買者,因此產生「資金前貸」的借貸關係,台灣清代茶葉貿易幾乎都是以資金前貸的方式進行。資金前貸,意指先將錢借給茶農,由於他們多是佃農,貸了款才有資金租地種茶。但須用收成後的茶量與事前說好的茶價作為交易代價,因此他們所採收的茶葉全都不可自由出售。乍聽之下彷彿類似今日的契作、保證收購價格,也使茶葉有了銷售通路,但實際上的收購價往往比市價要低很多。對洋行來說,資金前貸,成為鼓勵農民改種茶葉的固定模式,不僅能降低購茶的風險、保障穩定供應,還可從中獲取高額利潤;被洋行控制、套牢壓低收入的茶農,只能任人宰割。於是,台灣在茶葉貿易初期的產銷結構,相當程度依賴外商資金。

當時,位在廈門的滙豐銀行是提供台灣清朝茶葉資金的源頭,不過真正影響並深入台灣茶業貿易的金融機構卻是「媽振館」(英文Merchant音譯)。媽振館經營者以廣東、廈門及汕頭等地的商人居多,本店多設在廈門並在台北設分店,由於台灣烏龍茶在美國大受歡迎,當時在台媽振館約有20家。媽振館是介於洋行與茶商之間,以茶葉作為抵押放貸的組織。洋行採購台灣茶葉時所用的資金,多委託媽振館代辦,因此其同時具有經紀人與金錢借貸人之雙重身份,既是洋行之債務者,也是茶莊之債權者。特別的一點是,媽振館的借貸形式與前述的「資金前貸」不同,雖然也是以來年的茶葉作為抵押向媽振館借錢,收成的茶葉同樣是還債工具,不過媽振館都以當時市價計算茶葉價格,而非當初借貸所議定價格,因此剝削茶農情形不至於如外商般嚴重。

華商加入競爭  洋行優勢未減

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廢除渡台禁令,福建安溪茶商紛紛至台北大稻埕設立茶館(茶葉貿易行),並多由數人合資或共同經營,當陸商茶館數量與資金規模勝過外商時,打破了先前外商壟斷台茶貿易,迫使外商逐漸退出台灣茶葉市場。他們同樣貸款給茶農,以換取毛茶,也仿照洋行自行設廠加工包裝,再轉賣給外商。而清代台灣茶葉洋行與陸商之採購與輸出所需之資本,均來自滙豐銀行與錢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