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才觀點:美伊鬥法對兩岸關係有啟示

2019-07-30 06:30

? 人氣

美伊衝突加劇之際,美軍5月12日釋出F-15C「鷹式」(F-15C Eagle)戰鬥機前往執行秘密任務的照片。(AP)

美伊衝突加劇之際,美軍5月12日釋出F-15C「鷹式」(F-15C Eagle)戰鬥機前往執行秘密任務的照片。(AP)

當前,全球超級大國美國和中東地區強國伊朗在波斯灣地區展開大鬥法。在這場博弈中,美伊當然是主角,該地區其他小國都只是充當搖旗呐喊的小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當然是厲害的狠角,從5月以來,美國在波斯灣不斷集結重兵,諸如「林肯號」航母打擊群、一個轟炸機特遣隊、上百架艦載機、近萬名官兵等齊聚海灣,無不彰顯美國要對伊朗動武動粗的苗頭。但伊朗似乎也不是好捏的柿子,不但口氣強硬,而且針鋒相對,從油輪遇襲事件以來,美伊之間你一拳我一腳 ,鬥得不亦樂乎。即便是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下來,並被公開向國際社會展示,美國似乎也無意升高局勢,雙方也只是打打嘴砲而已,這些都與波斯灣難免一場戰火的外界想像有較大的落差。

美國到底想不想打伊朗,想不想推翻伊朗現政權,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自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就成為世敵至今。過去四十年來,美國對伊朗的一系列斷交、制裁法案數百個,無一不是想摧毀伊朗的經濟和國家實力,遏制伊朗力量在中東的坐大。但美國為何現在不敢對伊朗直接動手?從理性的視角來分析,其背後的因素當然很複雜,既有師出要有名的道義壓力,更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顧忌。但從現實政治來觀察,美國對伊朗並非不想打,否則大舉興兵於波斯灣幹嗎?非不願也,而是不能罷了。不能的背後當然與美國近年來整體國力相對有所衰落有關。一則是當今的美國已無冷戰時期或後冷戰初期那般,一聲呐喊應者眾多的的榮光。二則是儘管美國有著超強的實力,仍然是全球霸權,但包括中俄等國的實力大增,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形成了一定的牽制。

波斯灣的美伊衝突愈趨白熱化,全球無不關心扼守石油命脈的荷莫茲海峽安全問題。(AP)
波斯灣的美伊衝突愈趨白熱化,全球無不關心扼守石油命脈的荷莫茲海峽安全問題。(AP)

從美伊當前在波斯灣鬥法過程來看,其實是可以給臺灣政治人物更深層面的思考。試想,美國連伊朗這類長期飽受其經濟制裁,經濟實力不濟的國家都只敢打嘴砲,不敢直接動手,而是瞻前顧後,假如未來海峽兩岸真的不幸發生武力衝突之局面,美國又哪敢有勇氣跑來支持臺灣?說白了,美國在伊朗的表現可以說是給了臺灣急獨勢力一個耳光。

中東地區當然是美國的核心而且重大的利益,無論是冷戰時期,還是後冷戰,中東地區一直被美國視為其勢力範圍,也是進行重要軍事部署的區域。美國在伊朗的強硬面前,也有所顧慮。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長期以來,臺灣有一些政黨及政治人物寄希望於美國,甚至認為只要有美國支持,有軍售有法案,就等於是一份萬能的保險。這當然是幻想罷了。美國支持臺灣,保護臺灣的底線是要看其代價的大小。當美國認為從臺灣的獲利小於其從中美衝突中的代價,美國的保臺當然就成了一句空話。換言之,美國長期以來所謂的保臺論調,對於北京而言,無非就是心理戰罷了,並無任何實質的意涵。中美心理其實都非常清楚,至於臺方的心理是否清楚,其意義並不那麼重要。畢竟背後真正的博弈者還是北京和華盛頓。

當前,美臺關係的接近或所謂的突破,實質並不那麼重要。美方無非是在中美戰略對抗背景下,希望給大陸找茬和添堵罷了。大陸的底線非常清楚,對於中美關係而言,臺灣問題的敏感性與利害性遠高於其他面向。對於兩岸關係而言,臺灣當局應認知到,和平發展才是正道,兩岸的任何對抗與衝突都不可能有正面的收益。

*作者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兩岸協創中心平臺執行長,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