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全球跨進G2霸權競奪肉搏戰新時代

2019-07-24 07:10

? 人氣

作者表示,制度經濟學家預斷,中美強權爭霸戰,恐將延燒到至少2035年,才能分曉。(美聯社)

作者表示,制度經濟學家預斷,中美強權爭霸戰,恐將延燒到至少2035年,才能分曉。(美聯社)

美中貿易進行不過一年時間,竟已快速從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的高關稅壁壘戰,焦躁不耐的川普就已迫不及待地翻臉掀開美利堅帝國主義的真面目,急速將兩國貨品貿易對戰格局,全面演化轉進成為全世界性的G2霸權直面肉搏戰新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際洞燭觀察家直言,這場G2霸權肉搏戰新時代,勢必會延伸到2035年。對於全世界政治經濟景氣與國際貿易投資影響,也必極其重大而且深遠。

已經徹底撕裂美中經濟戰略夥伴關係

一場自始就充滿敵意的中國與美國兩大強權的貿易戰爭,迄今已經持續一年,中美兩國自柯林頓時代所建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的主要「經濟和商業關係」元素,在這一年中早已變得不牢靠,甚至於應該說是,已經到了蕩然無存地步,對這兩個大型國家彼此關係的未來型態或相互可能衝突程度,也頓然失卻共識。最令國際社會倍感憂心的是,「國家安全」問題已從個案而漸進滲透到經濟問題。特別是坐在白宮當權的一些美國高級官員,正積極推動中美兩個經濟體「脫鉤」,也正在醞釀,如何把貿易戰,以及正在積極展開的科技戰,擴大範圍加力加碼,加速演化轉進開展成為全世界性G2霸權直面肉搏戰的新格局新戰略階段。

全球霸權地位將遭撼動的美國危機感

中美關係發生質變,從更深層原因來探究,當然深受美國的「中國威脅」評估,面對中國崛起的政策心態,以及對中國戰略未來調適變化的必要抉擇取向影響。

美國治國大方略,之所以會從甫過一年的高關稅壁壘貿易戰中,陡然加快腳步,提前爆發全球格局的美中兩強G2競奪世界霸權直面對戰,其最根本簡單的緣由:第一是,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超乎美國人的預判;第二是,中國經濟實力已經超越美國總經濟力的60%以上,這是美國衛護霸權必須出受手打擊抑制的臨界點;第三是,中國全球化實力實在太驚人,讓美國人普遍感受中國鼻息已貼背緊追。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然後呢?
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超乎美國人的預判。

更加上過去16年民主黨政府的圍堵中國政策大失敗,以及非洲、南美、中東地區國家已脫軌疏離美國,歐陸對美夥伴關係也出現嚴重動搖狀況,越發讓美國人深切感受到,全球霸權地位即將遭受撼動的強烈危機感。

中美關係的巨大「典範變遷」

中美關係已經出現質變。當前美國川普政府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的基本做法,已經構成了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分析中典型的「典範變遷」(paradigm change)。這是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正在經歷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境階段,也是中國所經歷過的全球戰略環境的最深刻也最嚴峻變化。

國際關係研究中的「典範變遷」,乃特指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處置的基本方式、原則和目標,全面性出現根本特徵的重大變化。中美關係這十年變化的根本原因,關鍵在於中美之間政經力量的對比變化的結果。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及之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2014年開始中國對美投資超越美國對中國投資,等等系列事件,開始讓美國精英不得不深刻思考中美關係的「典範變遷」。

民主黨歐巴馬政府時期,中美之間始終保持著積極合作、協調利益和管控分歧的雙邊關係基調,北京和華盛頓同步致力於維護雙邊關係的穩定和發展。

11月29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然則,川普上臺兩年半,中美關係出現「歷史性轉變」和巨大「戰略性倒退」;究其原因,歐巴馬政府後期,美中關係調整,就已經事實出現;而川普政府執政理念,核心價值的美國民粹主義,及川普忠實選民的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傾向,對美國之強力發動對華貿易戰爭,著有極為重大影響。這也是冷戰結束28年來,美國國內對於政府究應執行什麼樣的對外政策,戰略性分裂尤其十分明顯。

習近平堅持兩國「協調、合作與穩定」的基本原則

從2016年開始,川普就不斷指責中國「偷了美國的技術、攢了美國的空子、占了美國的便宜」;可以想見,川普美國之處理中國議題,必然出現「典範變遷」。川普執政後,美國對華政策之出現大幅調整,迅速朝著衝突和對抗的方向發展,和新保守主義政治力量的抗中「鷹派」,從白宮到五角大廈,已然事實上佔據了,從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署到國務院之各個政府部門的主導位置。尤其蒂勒森、馬蒂斯下臺後,川普對華外交,幾已成為「變」與「狠」當到局面:對中國強力要求進行「市場開放」、「經貿法則」和「高科技壓抑」等領域的大「清算」;這些做法已實質背離了美國以往歷屆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作法:加強兩國經濟、社會、文化、投資、科技等領域內合作與交流、鼓勵中國融入世界;但是川普政府和美國政策精英當權下的今日美國,則開始轉向對華「不接觸政策」。

面對美國對華「不接觸政策」的變化,習近平中國則始終強調「新型大國關係」需要「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兩國處理關係」的「協調、合作與穩定」基本原則;從2017年4月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海湖莊園中國習近平和美國川普首次川習會,以至2018年12月1日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思艾利斯峰會中美兩國的雙邊首腦會談,再到2019年6月29日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期間,再度舉行的兩國元首川習會,中國方面一直都堅持此一處理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

貿易戰互毆 動搖了中美關係穩定性

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可說是美國提前發動G2競奪世界霸權的先聲奪人戰。

2018年3月開始,川普政府發動規模前所未有的對華貿易戰,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中間雖然經過多回國談判,但川普政府執意升級高關稅貿易戰,將中美兩國一同拖入惡性競爭泥沼,不僅損害了中美雙邊關係,損害其他盟友和世界上所有利益相關國家的主要經濟利益,對全球經濟穩定性帶來巨大消極衝擊。尤其帶給2019年全球經濟的普遍走疲衰退,被認為正是「川普因素」的惡效應。

從美國發動貿易戰起至今,這一年多的中美關係歷經了最嚴重的對立和對抗。過程中,美中貿易摩擦不斷,經濟糾紛、智慧財產權爭端、產業政策分歧等問題,持續更迭爆發,但雙方始終秉持溝通協商精神,不讓經貿衝突影響兩國關係。

習近平與川普,中美貿易戰,川習會。(美聯社)
美中貿易摩擦不斷,經濟糾紛、智慧財產權爭端、產業政策分歧等問題。(美聯社)

然而,美國時間2018年4月3日,川普政府以「貿易逆差」為名,宣佈針對中國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關稅」反擊。經過三回合談判後,2018年7月6日,美國如期開始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總價值34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進口關稅,同日中國對美反制措施亦告生效。2018年8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第二批價值16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清單,8月23日生效;中國對同等數額美輸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措施,也於同日實施。

美國討便宜卻得到不便宜的貿易戰惡果

美國時間2019年5月9日,美方宣佈翌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國則宣佈自2019年6月1日起,對約600億美元美輸中國商品分別加徵25%、20%、10%和5%關稅。

中國官方表明的中國面對高關稅貿易戰地基本態度是:「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美國下一步是要談,還是要打,抑或是採取別的動作,中國都已備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應對的準備。」

中美貿易戰,川普對中國商品開徵高額關稅,美國進出口業都受到衝擊(AP)
中美貿易戰,川普對中國商品開徵高額關稅,美國進出口業都受到衝擊(AP)

高關稅貿易戰客觀上對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係,以及對中美兩國的國內發展和對外貿易,乃至全世界經濟景氣,都產生了巨大衝擊。

最近日經新聞的智庫研究,美中貿易戰相互加徵高關稅之對戰結果比較顯示:發動貿易戰的美國,所承受衝擊傷害程度遠甚於被動受挑戰的中國;過去一年來,美國對華出口總額減少了230億美元(降幅超過-38%),且高占對華總出口的15%,但相對地,中國對美國的貨品出口總額減少了180億美元(降幅祇達到-14%左右),占中國對美國貨品總出口額的份額祇有3%,兩相對照,顯見美國輸得較慘。

川普冀望霸權領袖地位可以恆久維繫

美中貿易戰的爆發,推翻了「兩國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壓艙石」之國際理則,也動搖了中美長期保持的「總體上關係穩定」的基本態勢。但是,2018年以來,美國在貿易關係上對中國打壓,早已經遠遠超過為了平衡美中貿易逆差的考量。

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的真正目標,當然不止於平衡美中貿易逆差,更加深層的國家戰略目標,應該是為了遂行「美利堅帝國霸權的鞏固政略」,也就是說,是為了「抑制強國霸權挑戰者之崛起」,亦即旨在抑制「中國崛起」與「中國挑戰」。

川普政府抑制「中國崛起」與「中國挑戰」的基線對策戰略,主要有兩大手段:第一是,祭起「對等貿易大戰略」,以及第二是,希望在全世界場域能夠繼續維持「新科技寡頭壟斷」的絕對領先地位。

美國總統川普與四名女眾議員連續舌戰5日,卻表示不喜歡聽到支持者喊「把她送回去」。(AP)
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的真正目標應該是為了遂行「美利堅帝國霸權的鞏固政略」,亦即旨在抑制「中國崛起」與「中國挑戰」。(AP)

川普美國的「對等貿易」大戰略:美國「對等貿易」大戰略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全球場域的所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都要恆久附庸於美國經濟,都必須恆久也無法挑戰美國地位,或者超越了美國地位,使美利堅帝國霸權地位,在可預見的世界競爭格局中,其獨一無二的霸權領袖地位,可以恆久維繫。

貿易戰科技戰都是G2競奪世界霸權前哨戰

美國對華關係的「典範變遷」,骨子裡是基於美國與中國利益關係之難以調和。進入廿一世紀,美國共和和民主兩黨取得高度一致共識:對華採取對抗政策。

即便今天共和和民主兩黨之間對川普發動多大規模的貿易戰,仍然有所爭議,但是對中國之發動科技戰以及實質性採取親台立場,卻在兩黨間幾無任何爭議。尤其對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定見,對於習近平政權之「滲透」和「影響」美國的「銳實力」(sharp power),更已成為了美國朝野「中國威脅論3.0」的共識。

川普美國對華對抗和打壓政策所製造的藉口,特別是有關「銳實力」分析報告,開始統計在美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智庫中的華人人數,把FBI所描繪指控的「對美國構成的全社會性威脅」的定義,予以具體化。

其結果,川普政府在「貿易戰」和「科技戰」上之全面打壓中國,祇是個藉口,本質上,根本是保守主義陣營對全球化發展的抵制以及對中國崛起的實質打擊。

美國對於自身長期主導建立的全球秩序中「力量對比」變化,已產生巨大憂慮,極力想要保持自己的全球戰略優勢地位,於是把「中國崛起」看作是頭號威脅,並試圖打壓遏制,不讓中國實力持續向上發展成長。

領先打壓《中國製造2025》

川普在2018年4月3日對中國輸美1333項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同時,就已經提出,祇要中國政府停止或取消《中國製造2025》方案,就可以換取商品加徵25%關稅的項目豁免,這正是美國川普政府,準備將貿易戰進一步推進到科技戰的另一個起手式。

《中國製造2025》的願景,是要將中國製造業從低端、中低端,到邁向未來高端製造業的持續發展,《中國製造2025》方案的落實執行,將決定21世紀30年代之後的中國,能否真正成為世界級製造業第一強國、產業科技強國,乃至於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政治意義上的全球性產業經濟霸權大國。

中美貿易戰、中國製造2025、機器人、知識產權。(美聯社)
《中國製造2025》的願景,是要將中國製造業從低端、中低端,到邁向未來高端製造業的持續發展。(美聯社)

這也就是川普政府鷹派掌權者孜孜在意《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發展,可能嚴重威脅美國高科技產業,乃至於撼動軍工產業科技領先地位的莫大憂慮。

《中國製造2025》中的高鐵、電子、資訊、電信、互聯網、區塊鏈、航太,以及能量與能力都已領先超前於全球的土木工程建設技術,無一不構成對美國全球第一製造業強權國家地位的莫大威脅與挑戰。美國創導發展了50年的網路科技的「全球互聯網領袖權」之拱手讓予中國,尤其讓美國政府與民間的難以耐受;另外,「奈米科技」領導先進地位也讓中國給超越了,當然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大事。

而最讓美國徹底吃不消的現實是,中國霸出美國的「智慧科技爭霸戰」新疆界,今天,中國智慧科技領先全球者,包括:超級電腦、無人飛機、量子計算、機器人、區塊鏈、AI等,尤其天眼定位系統+5G領導權的快速崛升霸起,最感震撼。

中國5G的雄霸飆起,特別讓美國人油然高高升起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Sputnik 1號的超級大夢魘,這也是美國川普政府敢於甘冒天下之大不諱,動用「國內法」跨境加拿大「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而驚動全球大事的原因。

領先打壓《中國製造2025》,當然是為了搶先爭勝兩強G2競奪世界霸權戰。

美中科技戰背後的「國家安全」因素

川普從貿易戰急轉進入科技的制高點戰略,無非就是企圖把美中關係中的經濟、安全及技術,甚至是科學領域的應用發展,都予以攪和合併到一起,而藉以推動起「美國與中國脫鉤」的新霸權保衛戰技倆。

「脫鉤」觀念的基本前提,是因為中美兩大經濟體關係,一旦太過於榫接緊密,會給予整體美國經濟社會構成重大的「國家安全風險」,所以必須兩相「脫鉤」。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中美「掛鉤」關係的建立速度加快,最近十年來更已變得不可逆轉。因此,川普的強硬派幕僚顧問,積極建言要中美兩國,能夠儘速解開彼此各自的產業供應鏈,此即意味若干美國企業要退出中國,同時也要另一些美國企業停止對中國公司出售零部件。

台灣在WTO對中國提起非違反之訴,是宣稱自外於中國的最佳體現。(翻攝自WTO Twitter)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翻攝自WTO Twitter)

一年多來川普一味緊盯削減與中國的貿易赤字,許多經濟學家咸認毫無意義。一些觀察家認為,美國應該最所擔心的,是出現新的「紅色恐慌」(Red Scare)。

中美強權爭霸戰將延燒到2035年

許多智庫專家更建議川普政府,與其宣稱美國全社會正面臨來自某「敵對文明」的威脅,還不如及時制定政策「防範智慧財產權遭竊」。科技戰就這樣打起來。

也就在這個「脫鉤」的世界戰略思維下,科技戰引申的「能源科技爭霸戰」所導致「中美能源主導權競爭」,尤其是,就在2009年中國正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費國家,更有利於中國成為掌控世界能源的新霸權國家;同時帶動加速「石油人民幣」填補「石油美元」地位空缺的大動能。

緊接著,中美「金融貨幣戰爭」、源自於地緣政治經濟爭端的「軍工科技戰」,以及「太空科技爭霸戰」,都將賡續而起。

制度經濟學家預斷,中美強權爭霸戰,恐將延燒到至少2035年,才能分曉。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