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急診忙爆還要隨時被call!醫生想出「這個方法」讓大家不用再被電話追著跑

2019-07-23 08:10

? 人氣

急診室現場分秒必爭,而當像氣爆這樣的大型災難發生時,更考驗醫療體系的承載能力。圖為高雄氣爆。(資料照,余志偉攝)

急診室現場分秒必爭,而當像氣爆這樣的大型災難發生時,更考驗醫療體系的承載能力。圖為高雄氣爆。(資料照,余志偉攝)

5年前高雄氣爆當晚,高醫附設醫院的急診室,總共接收了42名傷患。當晚進到急診室內的人,不少受到大面積的燒燙傷,而這些病人很可能因高溫造成喉頭水腫、引發呼吸緊迫而有生命危險,必須立刻插管治療。當晚值班的外傷科醫師蔡鋒繼為了救人,在1小時內連續為10位病人插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急診室現場分秒必爭,而當像氣爆這樣的大型災難發生時,更考驗醫療體系的承載能力。然而,即使像當晚高雄地區各大醫院急診室已收容比平時多3倍的傷患,第一線救災、醫護人員除了要忙救人,還得分神回應各方的詢問和確認電話。

20190722-俞歡專題-高雄氣爆當晚,高雄地區各大醫院急診室已收容比平時多3倍的傷患。(「救急救難一站通」團隊提供)
高雄氣爆當晚,高雄地區各大醫院急診室已收容比平時多3倍的傷患。(「救急救難一站通」團隊提供)

「第一線救護人員根本沒時間隨時電話回報…」

一位急診醫生透露,台鐵普悠瑪翻覆事件發生時,由於全國矚目,當時行政院「照三餐」關心收留最多傷患的羅東博愛醫院,導致醫院得在救治之餘多派一名員工專門回應各方的詢問。

「很多人覺得,部長在他背後要資料的感覺很有壓力,所以要一直打電話到第一線;但對救護人員來說,現場最重要,他忙得要命、根本沒時間電話隨時回報。」該名醫生直言。

20180510-專題配圖-救護車執勤,急診室內即景,臨時病床,待診臨診病患。(陳明仁攝)
醫師直言,「對救護人員來說,現場最重要,他忙得要命、根本沒時間電話隨時回報。」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高醫外傷及重症外科外傷登錄師李佩玲轉述,急診現場需面對大量性命危急的病人,但無論是衛生局為了更新傷患數字、或是家屬要找人,都會直接打電話進急診室,讓同事在忙碌之餘還得找負責人回報數字。

「訊息不夠流通」會造成哪些問題?

救護車上的救護人員要找病床、回報病人狀況;公部門要掌握傷患人數和病情;醫院要回報資料、確認即將來院的傷患病情,都要透過電話單向傳遞訊息。高醫外傷及重症外科主任陳昭文指出,類似的模式在時間、資源充沛時或許可以運作無礙;但當像氣爆那樣的重大災難發生時,就可能因訊息傳遞過慢而延誤傷患後送時間。

若能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最適合的醫院,就能減少患者在到院前死亡的機率。為了加速溝通流程,2010年高醫開始在高雄地區推動「高屏區緊急醫療應變聯盟」,用燈號顯示各大醫院急診室的病床狀況,提供救護人員在運送傷患時參考。但高雄氣爆後各方檢討當晚情形,認為雖然知道急診室壅塞程度,可因資料並不完整,導致電話還是打不停。

20180510-專題配圖-救護車執勤,急診室內即景,臨時病床,待診臨診病患。(陳明仁攝)
若能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最適合的醫院,就能減少患者在到院前死亡的機率。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6成訊息量都可省略!「救急救難一站通」是什麼?

2016年陳昭文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屏東縣衛生局、澎湖縣衛生局、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等單位合作提出「救急救難一站通」的計畫,把來自E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消防局、衛生局、醫院與救護車的資料統整在同一個平台上。重災發生時,需要了解狀況的人可以直接點開網頁查看,不用再透過電話或無線電一對一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