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安倍制裁「川普化」 美國能為台灣做什麼?

2019-07-15 06:40

? 人氣

南韓總統文在寅8日在青瓦台呼籲日本撤回出口管制。(美聯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8日在青瓦台呼籲日本撤回出口管制。(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才鳴金休兵,日韓之間又爆發了貿易衝突。日本政府7月1日宣布,自7月4日起,限制向南韓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等三種製造半導體的材料。日本聲稱這只是基於安全考慮,對出口管理制度做出的適度調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獨家取得的消息來源,在2015年至2019年3月期間,從南韓流出的不法出口戰略物資案件,已高達156起。聯合國安理會北韓制裁委員會小組委員古川勝久(katsuhisa Furukawa)受訪時也表示,發生這麼多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的管制品違規出口案件,南韓政府都沒有對外公布,令人難以置信。日本媒體更引述安倍政府官員的談話說,出口至南韓的部分氟化氫,最終會流入北韓,可能被用來製造化學武器。 

但站在南韓的角度看,日本對南韓的原料管制措施,是一項經濟報復行動。2018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強徵勞工案,做出了終審判決,裁定向三菱重工與新日鐵住金等兩間公司求償。但日方表示,依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賠償問題已徹底解決。因此日本態度強硬,不僅拒絕接受韓方判決,並選擇以經濟制裁手段作為回應。《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美國總統川普「學了一招」,把制裁手段當作自己在國際上的談判籌碼。 

日韓兩國因領土和歷史問題積怨已久,安倍此刻掀起對韓貿易戰,應與當初川普針對中共所採取的行動那樣,有內外政策的考量。 

日韓貿易戰如火如荼,南韓小學跆拳道表演時踢的是日本旭日旗。(美聯社)
日韓貿易戰如火如荼,南韓小學跆拳道表演時踢的是日本旭日旗。(美聯社)

在安倍和文在寅主政下,日韓關係每況愈下,兩人在G20大阪峰會上「相敬如冰」的畫面,出現在國際媒體的版面。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方對北韓的立場就有重大差異。日本視北韓為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主張對平壤實施制裁行動;文在寅則基於「民族大義」,強調「以和為貴」。文在寅主動對北韓進行的穿梭外交中,日本幾乎變成了「路人甲」。6月30日的第三次「川金會」,為美國、南韓及北韓重啟談判創造了契機,日本擔心又要遭到邊緣化。 

安倍對南韓掀起貿易戰,也有他內政方面的考量。日本將於7月21日舉行參議院選舉,安倍在外交議題上擺出強硬姿態,能加強自民黨的選戰氣勢;若選後取得多數席位,安倍就有機會完成他修憲的願望。根據日本對南韓實施貿易限制之後所進行的民調顯示,認為政府此舉「適當」的民眾高達58%,顯見日韓對立更能激起一般民眾的「同仇敵愾」。 

安倍政府的舉動,在南韓引爆了民眾大規模的反日風潮。由八十個工會組成的「韓國消費者合作聯盟」,發起抵制日本產品,以及禁止到日本旅遊的活動。文在寅政府認為事態嚴重,因為半導體產業係南韓排名第一的產業,是南韓出口的重要支柱。南韓自己能夠生產的半導體原材料,僅占所需的50.3%,其它都必須仰賴日本出口。而日韓貿易糾紛,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場持久的貿易戰爭,受創最重的是南韓的中小企業。針對受日本管制措施衝擊的269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有59%表示恐難撐過六個月,只有兩成企業反映能撐過一年。南韓經濟研究院估計,管制措施將造成南韓GDP減少2.2%,日本減少0.04%。如果南韓也祭出對抗措施,南韓GDP減幅將擴大至3.1%,日本則是1.8%。兩敗俱傷,但南韓傷得較重。 

日韓皆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川普政府在這一波日韓貿易衝突中,將扮演何種角色,備受各方關注。據報導,南韓外交部長康京和已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通了電話,就日本對南韓限供半導體關鍵材料表達憂慮。康京和表示,日本的貿易限制措施不僅損害南韓企業利益,而且擾亂全球供應鏈,也給美國企業乃至世界貿易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南韓外交部指出,蓬佩奧對此表示理解。康京和與蓬佩奧商定繼續合作加強韓美以及韓美日之間各層級的外交溝通。 

日韓貿易戰如火如荼,南韓超市中出現抵制日貨的告示。(美聯社)
日韓貿易戰如火如荼,南韓超市中出現抵制日貨的告示。(美聯社)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史密斯(Sheila Smith)指出,最近日韓關係的惡化與過去截然不同,已接近無法修復的地步。談及美國的角色,史密斯認為,川普政府缺乏對日韓關係重要性的政治層面理解,以及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川普有太多其他的關心事項,無暇顧及日韓貿易衝突。史密斯表示,若日韓對立至極限,則美日與美韓的同盟關係將有「解體」的危險,最終將削弱東亞地區的同盟結構。史密斯判斷,未來美國可能處於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兩者選一」的零和狀態。對於美國決策者而言,這是非常困難的選擇。 

日韓或許也理解美國的難處所在。日本追求正常國家的目的之一,就是擺脫對美亦步亦趨的角色,在外交上有更加獨立自主的空間;南韓亦希望在朝鮮半島的大國關係中,維持一個較具均衡性的局面。換言之,日韓都不以同盟關係做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唯一選項。 

站在臺灣的立場,個人對日韓貿易衝突頗多感觸。日韓享有共同的價值和制度,且屬於美國亞太安全戰略的傳統盟友,但還是不免因利益衝突而針鋒相對。可見國際關係中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敵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還是有它顛簸不破的道理。 

臺灣2020年的總統選戰尚未開打,但「親中」、「親美」的帽子,已是滿天飛。大家忽略臺灣的利益在哪裡,利益不明,當然就會敵友不分。 

雖然經濟制裁是打的七傷拳,但傷敵七分,也有可能自損三分。安倍制裁行動的「川普化」,讓我們擔心它的外溢效應,會出現在日漸緊張的兩岸關係。對美採購武器,或許有助於維護臺灣的軍事安全;但當臺灣的經濟安全,因為對岸可能採取的貿易制裁而受到威脅時,美國能為臺灣做些什麼?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標題為:日韓貿易衝突,美國左右為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