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關鍵因素──煤礦──如何影響英國與中國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大分流》選摘(2)

2019-07-17 05:10

? 人氣

相較之下,歐洲前幾大煤礦床,好幾個都位在前景好上許多的區域:英國。這使它們靠近完善的水路運輸、鄰近歐洲商業活力最強勁的經濟體,同時其他區域裡有著許多技術熟練的工匠,而且距離一個在一六○○年或甚至更早就遇上木柴嚴重短缺問題的社會不遠;而木柴的嚴重短缺,使解決煤的取得和使用問題更加刻不容緩。哪怕木材和以木材為基礎的產品可以走海路輸入英國,但成本上這將比浮江河而下的原木貴上許多(長江三角洲所需的木材就來自這類原木),並使人更加想使用(並更加瞭解)較易取得的煤。事實上,從一五○○年起,英格蘭境內對煤的需求,大部分是為了家庭取暖;之所以使用煤,是因為便宜,儘管會有帶來濃煙這個嚴重缺點。從釀酒到玻璃製造再到製鐵的各種產業,都受不了濃煙所帶來的污染,直到十八世紀一連串新發明問世解決這問題,情況才改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如何採煤、用煤的知識,都是靠工匠積累下來的,而且直到十九世紀都未以文字記錄下來。約翰.哈里斯(John Harris)就指出,十八世紀期間,以英語寫下的採煤、用煤知識,遠比用法語寫下者少,原因就在英格蘭境內需要瞭解箇中奧妙的人(工匠),以口授方式傳遞這一知識。哈里斯證實,法國人曾想模仿幾種不同的用煤工序,結果即使能複製出設備,卻還是功敗垂成,因為要生產這類設備,需要非常詳細的知識和透過經驗所取得分毫不差的時機拿捏,而且有時一次犯錯就會帶來非常大的金錢損失。以耐熱坩堝為例,火燒的時間、擺在火上的角度、在不同時候該呈現什麼樣貌,這些重要的細節全都深植於燒煤爐操作者的腦子裡,且完全不同於習慣使用燒柴爐者所經歷的過程。因此來自某個傳統的工匠,碰上來自另一個傳統的工匠,甚至會不曉得什麼是需要向對方說明的。直到一組組的英格蘭工人被帶到法國(大部分在一八三○年後),必要的知識才有效轉移過來。

於是我們知道,專業技術是歐洲煤業發展獲得突破所不可或缺,但那一專業技術的問世有賴於漫長的經驗(和一路上許多失敗),以及便宜且大量供給的煤。這個經驗得以取得,得拜技藝高超的工匠、有需求的消費者與煤礦本身這三個因素得以集中於一地又彼此鄰近之賜。若沒有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利,發展專業技術這件事就很可能就只會在前景有限的領域(例如使用與改良燒柴爐這個領域),而無法走上那條最終會利用龐大新能源的道路。中國的情況,也就是長江三角洲距煤礦床比巴黎盆地距煤礦床要遠上許多一事,更加突顯英格蘭享有這一地利的幸運。

比起挖地道採煤方面緩慢而穩定的進步,或是懂得如何使燒煤的濃煙不致污染啤酒、玻璃和鐵,蒸汽機的問世反映了更為重大的突破。我們已經知道,英國何其有幸地,其所碰上的採煤困擾是必須抽出礦坑裡的積水,而非防止礦坑因過度乾燥而爆炸,並從中催生出具有其他許多重要用途的蒸汽機。但蒸汽機本身並非憑空冒出,在這一點上,地點又是攸關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