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關鍵因素──煤礦──如何影響英國與中國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大分流》選摘(2)

2019-07-17 05:10

? 人氣

中國山西大同煤礦(Peter Van den Bossche@Wikipedia / CC BY-SA 2.0)
中國山西大同煤礦(Peter Van den Bossche@Wikipedia / CC BY-SA 2.0)

如果能把西北煤礦床與長江三角洲連結起來……

事後來看,如果能把那些西北煤礦床與長江三角洲連結起來,似乎會有非常大的收益,大到讓人覺得應有人曾努力促成此事。但我們並不清楚如果此事成真,會出現什麼情況;今天的我們已知道煤的用處,因此能想像這類計畫的收益會有多大,但在當時,其中大部分收益乃是事前所看不出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此同時,由於西北的煤礦業普遍落後,煤礦主不大可能知悉其他地方可用來解決他們自身問題的技術發展動態,而且也沒什麼機會遇到在製作時鐘之類專業奢侈品上擁有一身高明手藝的工匠。這類工匠的確存在,而且他們的手藝,甚至他們的人數,似乎沒輸西方這類工匠多少,但他們幾乎都在長江三角洲或東南沿海,那裡的人的確很想入手時鐘和設計精巧的機械玩具。即使西北地區的煤礦主已懂得如何改良採礦技術,他們也沒理由認為開採較多的煤會使他們得以拿下大上許多的市場:由於看來無法克服的運輸難題,他們的礦場仍無法與中國大城裡有錢但欠缺燃料的燃料用戶搭上線。

江蘇北部徐州與宿縣的煤礦,由於距大運河不太遠,或許是長江三角洲所可能利用的少數礦場裡地理位置最佳者;但即使是徐州礦場,在清朝要把煤運抵同樣也是大運河港口的縣城時,煤價成本就漲了一倍。一如更北邊的煤礦,這些煤礦在宋朝時屬於某個鐵、鹽生產重鎮的重工業複合體,在經歷十二至十四世紀的一連串災禍之後,似乎一直未能完全復原。到了十八世紀時,朝廷為了緩和長江三角洲的燃料短缺,決定鼓勵此區域的煤業,同時也選擇發放開採執照給貧窮、失業之人;然而,這些人大部分都只能挖掘規模較小、深度較淺的煤礦。即使是資本較雄厚的礦場,似乎都不大可能實現要把中國的能源、運輸、金屬產業改頭換面所需的重大突破,而在中國,更只有很少數的地方,其所產的煤比較容易被主要市場和熟練工匠的集中地取用,而光憑這類小型業者所掌管的幾間小礦場,也幾乎不可能提升這類突破的實現機率。

最後,對中國煤礦主,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煤礦主來說,其所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題,基本上就不同於英格蘭的同行。英格蘭的礦坑時常積水,因此需要強而有力的泵將水抽出。中國的煤礦場比較沒有積水的問題,反而時時受苦於太乾燥而導致自燃的隱患,這也是《天工開物》(這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技術手冊)的編纂者宋應星最念念不忘的困擾。儘管這個隱患始終未徹底解決,但至少有一位當時的礦業史家宣稱《天工開物》中描述的解決方法非常老練。但即使存在較有效的通風方法來減輕這個困擾,或者礦工不惜為了對煤的強烈需求而冒高度危險入坑採礦,通風技術還是無法像英國的蒸汽機那樣,既抽出煤礦裡的積水,也有助於解決煤(和各種物品)的運輸困擾。因此,儘管「中國」(當成一個抽象整體)的整體技術、資源和經濟條件,在催生煤/蒸汽革命上,未必遜色於整個「歐洲」,但中國境內天然資源的分布情況,使得這類革命發生的機率低了許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