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檢討新進同仁,而非認真淘汰冗員」內部體制僵化 如何留住外交人才成首要課題

2019-06-30 09:10

? 人氣

談到部內極為重視的公文作業,劉仕傑直言,由於外交處境受限,我國能參與的國際會議固定就幾個,因此把時間都花在很瑣碎的準備作業上,倘若局勢改變,像其他國家一樣每天有數場談判,「我國是否有能力承擔正常的國際組織工作量?」而在語言訓練方面,劉仕傑說,美國外交人員很願意花時間學習新語言,為了職涯期間能不間斷的學習語言,我國應考慮給予帶薪出國學語言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做外交不用過於保守,但部內太緊繃,讓人變得缺乏鬥志。」曾競選台北市議員的劉仕傑,為了打選戰而開始操作社群媒體,談到我國開始推動數位外交,他也直言:「社群操作應該要打到點,內容有哏才有擴散作用,因此部內的社群數位宣傳也許可以更靈活、更有創意,讓年輕同事儘量發揮,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的影片常常就滿有哏的。」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主持人陳明珠、口譯哥趙怡翔。(顏麟宇攝)
「口譯哥」趙怡翔擔任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主持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儘管外交部打算以彈性的管道任用人才,但既有的作法恐怕對考試選才的錄取者造成不公平。2019年外交部派31歲、有「口譯哥」之稱的趙怡翔出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趙怡翔「年紀輕輕」即擔當重職,引發爭議。江謝指出:「口譯哥升職的位子,是一般正常升遷管道需花費10幾年才會到達的,我認為依照既有的正常途徑是比較好的做法。」

江謝表示:「以前蔣中正時代,曾以不同管道任用外交人員,這些人可能在外留學,因緣際會到外館兼職,畢業後透過特殊考試進到外交部,一進來就當中階主管,但這些考試早取消了。」江謝認為,外交工作注重的交際手腕與人脈,是「考試測不出來的,合適人選容易因為不擅長考試,成為遺珠之憾」,但要如何改變既有選才體制,又不會對國家考試錄取者造成不公,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外交人員的養成需要全方位的訓練,包括語言、談判以及對國際法規的熟悉,懷抱滿腔熱忱,進了部內後卻只是每日被堆積如山的公文消磨,這讓進部不久的徐辜(化名)很無奈。徐辜直言,進了部內之後感受到官僚體系的行政程序還是佔工作內容很大部分,把時間都花在很瑣碎的事情上,但真正關鍵的實戰談判能力訓練卻很有限。

戴楊(化名)表示,我國外交人員在國際現實和組織框架下,會有不一樣的性格與行為,「但希望我國外交人員能夠比其他國家,有更多的彈性與求生意志」,同時強調「無論是上下,平行單位、人事制度等,希望能夠提高不同層級表示意見的機會」。戴楊也強調:「部內不缺人才,而是組織上有時候限制太多,反而造成不能發揮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