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非核家園成果─再花375億加桃園空污惡化風險

2019-06-17 07:20

? 人氣

大潭電廠要增加發電機組,未來桃園與北部的空污與排放都會增加。(取自台電官網)

大潭電廠要增加發電機組,未來桃園與北部的空污與排放都會增加。(取自台電官網)

日前台電在美國與奇異簽約,花375億元採購大潭電廠兩部燃氣發電機組,台電對此強調,即使台商回流增加用電,台灣供電也沒問題;未說出的則是:為了非核家園的廢核,台灣再支付375億元的代價,同時附贈再惡化的桃園(北部)空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電是在經濟部率團參與「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期間,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奇異燃氣部門董事長萊斯代表簽約,這兩組機組預定2022年後陸續加入供電行列。楊偉甫說,對未來的用電需求,台電已有完整規畫,即使大量台商從中國大陸返台投資,台灣供電也沒有問題。

大潭電廠原來就是全台最大的天然氣電廠,1到6號機組的裝置容量高達438萬瓩;後來為因應可能的缺電危機,2017年6月在大潭又安裝了新機組,同樣是向美國奇異採購,原本稱為緊急發電機組,現在則編號為7號機組,讓大潭電廠的裝置容量增加為498萬瓩,雖然不如台中火力電廠的578萬瓩,但已是北部最大電廠、全台第2大電廠。

台電擴充大潭電廠,是合理又最不費事的選擇,因為大潭電廠占地102公頃,電廠區還有空地可增加機組,依照台電的說法,至少還能增加4個機組;而且大潭電廠在此運作已十多年,地方算是已習慣其存在;電廠當然是標準的「鄰避設施」,相較一個從無到有的電廠,每每引發地方無盡的抗爭,在廠區再塞多幾個機組,民眾的感覺輕微甚至無感,計劃容易推動如期完成。

此外,再以北中南分區的電力供需看,供電不足者就是北部,因而需要「中電北送」、甚至「南電北送」,而地方對此反感日深;在未來幾年要除役的核一、核二都位於北部,增加的風電又都位於中南部,北部電力的供需落差會更嚴重,在大潭增加機組可紓緩其落差。

怎麼看都是正確合理的選擇,問題只有一個:桃園(或是北部)的空污也要惡化,而且,增加這2組機組只是開始,因為還是遠遠不夠。

核一裝置容量是127萬瓩,核二是197萬瓩,核一與核二都除役後北部少掉324萬瓩;即使我們拿現在為基準來看,因為核一等於已停止運轉,因此只算核二,少的裝置容量也是197萬瓩。但大潭這次採購的2機組,裝置容量大概在70萬瓩上下,所以還是短少了127萬瓩,這個缺口要如何補?台電確實有規劃,就是終極而言,大潭電廠是要再增加4機組,裝置容量比現在再增加超過300萬瓩。

這樣確實差不多補足核電廠退役的供電缺口,但讓大潭電廠從原來6組機組、裝置量438萬瓩,最後增加到800萬瓩左右、超越中火供電量的超級電廠,不論說天然氣的空污、排放比煤電廠少多少,但就原來就是天然氣發電的大潭而言,差不多就是空污、溫室氣體排放近倍數增加。

而這其實就是蔡政府能源政策的本質、與繞不過去的天險:因為要全面廢核,少了近2成的核電,即使真能有2成的綠電完成,但就註定8成全部是火電,如果綠電如法人預測的只能達到1成,那就是9成火電。在用電需求每年成長近2%下,最後火電不論是占到8或9成,總量一定增加;換句話說,空污一定惡化、排放一定增加。

蔡政府官員時常蓄意把支持核電者一掌打為「反綠電」,但支持保留核電並不代表反綠電,頂多只是反對蔡政府用天價保證收購風電的作法罷了。專業的看,不論從維持環境(空氣)品質、電價穩定、降低成本、分散風險等各種觀點看,如果蔡政府不要被反核意識型態綁架、不廢核,保有近2成核電,加上2(或1)成綠電,這代表的是火電可降到6(或7)成,空氣可改善、排放能降低、缺電陰影消失,何樂不為?

遺憾的是蔡政府顯然不會回頭,這筆375億元的代價只是開始而已,大潭還有中火等電廠都已計劃增加更多火電機組;錢,還要一直花,空污,還要繼續惡化,排放,也要持續上升。而且,看起來是愛作就作、恣意而為,不怎麼需要搭理地方反應及環評,完全執政確實是好!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8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