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台灣需要知識分子制衡政黨!

2019-06-10 07:10

? 人氣

獨派四大老刊登報紙廣告呼籲蔡英文總統宣布不連任,釋出行政權。(翻攝自自由時報)
年初,包括李遠哲在內的四大老刊登報紙廣告呼籲蔡英文總統宣布不連任,釋出行政權。如今民進黨初選在即,李遠哲再次發起連署籲蔡英文「知所進退」。(翻攝自自由時報)

誠然,在一個結黨營私及黨同伐異蔚為風潮的社會中,知識分子的良知必然使他們備覺寂寞,為所有黨派排斥。但孟子說得好:「自反而縮(自問合乎正道正義),雖千萬人吾往矣!」知識分子之需要有如此勇氣,因為正義需要有人維護、社會需要進步(不能任由法治及民主倒退)。當號稱「第四權」的媒體承擔不了這個責任時(哈伯馬斯指出,在大眾傳媒時代,金錢和權力侵入媒體,公共領域解消及喪失了對權力的批判,往往淪為幫閒、打手或被封口;他稱此為公共領域的「再封建化」),具有道德勇氣的知識分子就該責無旁貸接起這個擔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承擔「第四權」而受各黨各派排斥的知識分子雖是「極少數」,責任卻無比重大。美國公共知識分子兼政論大師李普曼《不可或缺的反對派》一文即說:「反對派必不可少。一位優秀政治家從對手學到的東西,永遠多於從狂熱支持者那裡學到的。除非反對者向他指出危險所在,他極易被支持者推向災難。所以若足夠明智,他會經常祈求從朋友(支持者)那裡解脫出來,因為他們會毀掉他。他也應當祈求始終有一些反對者給予批評指正,使他保持理性及明辨是非,雖然個中滋味苦澀。」這篇文章所指的反對者更像有道德勇氣的知識分子,而不是黨同伐異、結黨營私的另一群人。

知識分子具備道德勇氣而政治黨派缺乏道德勇氣,看似不可思議。但年事稍長者只要讀過尼布爾《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及群眾心理分析家如勒邦、賀佛爾的著作,他們就能豁然開朗或釋然於懷了。尼布爾發現人的群體及黨派行為很少受到理性與良知控制,比個人更難克服自我中心主義,也比個人更從低級衝動出發,個人的利他主義(愛國、愛黨)在群體中經常表現為群體自私自利(英國約翰生不是說「愛國是惡棍最後的庇護所」嗎?),所以他斷言「群體的道德低於個人的道德」。

而勒邦則說,進入群體(包括黨派)中的個人,在集體潛意識作用下,會產生如「動物、白痴、幼兒、原始人」的變化。經濟學家熊彼得也讚揚勒邦有效闡明了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及道德、文明約束力消失,原始衝動及犯罪傾向突然爆發。更不必說馬克斯.韋伯談政治做為一種「志業」時,指那些虛榮而無責任感的政客將成為演員,滿口謊言做作,「虛榮心使政客追求耀眼的外表(例如從前對人冷淡不理,現在為了選票到處討好),缺乏責任感使政客沈迷於毫無內涵的權力慾不可自拔(例如明明是文書、口號及小圈圈治國的人,為了戀棧權位竟吹噓自己施政如何高明、國家如何不能沒有他領導)。」

長久以來,有良知知識分子一直是讀書人嚮往的境界。中國明代東林黨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聯語名垂千古。中共毛澤東時代鄧拓「莫謂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的反毛詩句同樣古今輝映,發人深省。處於今日朝野主要政黨熱中黨同伐異、維護一黨一派一姓之私,媒體又大多棄守第四權、成為黨同伐異啦啦隊情況下,台灣特別需要具備社會良知的知識分子來制衡政黨,維護民主共同體利益!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