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水桶比較貴我還是買了?虛實整合在「想要」與「需要」間創造業績!

2019-06-05 11:30

? 人氣

現在是高科技、互聯網接力的時代,許多的行銷方式和思維都需要改變,才能跟得上趨勢。

現在是高科技、互聯網接力的時代,許多的行銷方式和思維都需要改變,才能跟得上趨勢。

2007 年 5 月我到 B&Q(後來改名為「特力屋」)任職,面試前,Hunter 告訴我對方的需求是一個有實戰經驗的人,因 為這家企業過去應徵的盡是 EMBA 出身或是企業高階主管, 但最後都待不下去,希望能找個比較熟悉市場現實且全面性的人,而剛好我擁有這個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問 B&Q 的高階主管:「想要做電商的目的是什麼?」

對方回覆:「當然是增加業績啊!」我再問:「那是指大家(網站和實體)都增加業績,還是只有 B&Q 網站增加業績?」

對方就說:「當然是要大家整體都增加業績,因為如果只有網站增加業績,那實體店一旦不好,網站當然也好不了!」 BINGO !正確觀念與答案!

實體通路 VS. 虛擬通路:業績搶客大戰?到底是誰的客人?

N倍的網路平台效益

當初一開始面臨選擇的是,到底要將 B&Q 電商當成是一家店,還是把它當做是一個幫每家分店及公司整體都增加業績 與利潤的平台。換句話說,到底是「加法策略」(21 實體店 加上一家網路店,2007 年 B&Q 全台有 21 家分店),還是「乘法策略」(21 家實體店乘以 N 倍的網路平台效益)?

先解釋什麼叫做「乘以N倍的網路平台效益」? N 可以是 1,也可能是負,假如網站客服做不好,無法解決顧客問題還起了衝突,客人就會連實體店再也不去,就會讓 N 變成負 的。N 當然也可以做到 2 倍、3 倍、5 倍,例如特力屋的網路 上有很棒的商品介紹,看完介紹與使用方法,本來要去巷口的 水電行跟老王買,結果跑到特力屋分店購買,自然創造了實體店的業績。

「網路購物歸屬在哪個單位?」是個大誤區

談到網路、網站、電子商務等,企業通常第一個想到的是系統部門,所以 B&Q 最初的網路店是由系統部門運營,當時 做了一個系統,可惜 UI 與 UX 都需再加強,而且商品資料的上傳欄位多、上傳速度與使用感受不佳,變成一個功能很好,卻不符合內部使用者與外部消費者需求的系統。

網路不僅是一家單店,更影響用戶消費的歷程,擴大用戶觸及、內容溝通深度、促購動機提升實體店的消費力

箇中問題在於,未明確地設定好使用對象,系統平台不見得能讓消費者容易上手使用。後來網路店併到商品部門,商品部門主要做的就是上架商品,當時採購部主管指示上架商品到 EC 上,碰到一個問題是「要上什麼呢?」之後決定上庫存最多、賣不好的商品。因為賣得好的在店裡賣就好,想當然爾又失敗了,賣不動的商品不管在哪裡賣都賣不動。賣得好的商品,不管你在百貨公司、專門店賣,甚至在地攤都會賣很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