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水桶比較貴我還是買了?虛實整合在「想要」與「需要」間創造業績!

2019-06-05 11:30

? 人氣

此外,EC 也補充了營運部門的功能,營運部門要怎麼出貨管理,該訂單什麼時候要出貨、什麼時候要退貨,都需要有人做資訊流的管理。對於資訊部門來說也是,資訊部的 ERP 不會經常性大幅更改,POS 也不會更改,但是在網路訂單的 管理上可以利用網路系統更改與調整。所以,這是兩個系統的 鏈接,用 EC 的使用者前台、後台去對接大型零售商的 ERP 跟 POS、SO(特殊訂單)等,所以 EC 是一個平行單位又是 補充部門。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組織變革,而且取得任務與流程 運作的合理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這個組織變革一旦完成之後,好處是 EC 的獨立性增強,但是獨立性增強後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不會跟大家是競爭關係?」所以我說它也是補充部門,回到前面所提到的,「是加法還是乘法?」如果它是乘法,它的 KPI 應該是協助每一個單位跟部門效率變得更好,讓商品部的商品周轉變快,幫系統部在 EC 上的資料運籌能夠更順利。而 KPI 業績的重點是它跟營運部的關係,因為零售單位就是業績單位,業績單位就會有所謂的利潤中心制。

以前的情況是:如果網站上接到了業績,算網站的業績,就會代表網站業績的獎金歸在網站上,這時候店面是不會幫你出貨的。所以我改變角色定位:「讓網站是實體店的業務員, 不是來搶生意的」這個概念很重要,許多實體通路要進入網購市場的痛苦點在於,想要分割網購和實體客群,實際上是無法分割的。

網路電商衝業績,實體店面當倉庫

為了解決這個營運痛點,我們的作法是,把網站變成是實體 21 家店的業務員,網路上接到業績分發給實體店面出貨, 哪一家店出貨業績就算它的,假使第一家不出貨就派給第二家店,出貨業績就歸算到第二家店,於是每一家店會開始競爭這個訂單要分給誰。好處是就變成了店商與電商是平台式,而且是一個雲端倉庫的概念,從此網路店再也不需要倉庫。

以前士林店有一個專門的貨櫃是針對網路的倉庫,代號叫2400(網路店剛好是第 24 家店),這樣的好處是說所有的23 家店,到現在目前的 27 家特力屋分店,都可以變成是網路店的庫存與營運能量。當某位客人下了訂單之後,訂單中心系統就會去計算這張訂單應該給哪家店最好,首先當然是給這張訂單內容中商品庫存最充足的店,因為台灣生活移動的距離很短,從高雄出到台北、台北出到花蓮都是一樣的,雖然地理距離不同,但時間距離是相同的。

從此之後店內庫存週轉就變快了,記得當時士林店店長跟我說,有了網路店的業績之後,他的庫存週轉可以加快,每一個商品每年可以加快 2 ~ 3 個轉期。庫存週轉變快就代表進貨獎金就會變高,而 EC 也不用多花一筆錢來準備庫存,更不用多請出貨的處理人員及 EC 倉儲物流理貨的地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