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王金平「喬」的好兩岸關係嗎?

2019-05-04 06:40

? 人氣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台灣無法再以拖和躲,來回避兩岸問題。(資料照,蔡親傑攝)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台灣無法再以拖和躲,來回避兩岸問題。(資料照,蔡親傑攝)

近日,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即將帶領90多位家族及全台各地王氏宗親,前往大陸福建進行祭祖尋根之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金平説,依據台閩的傳統習俗,面臨人生重大事項時(選總統),都應返鄉祭祖,敬稟祖先,祈求祖先庇佑。

他還發下宏願,誓言完成先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願景。實踐「台灣安全,兩岸和平,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承諾,追求「讓人民過上好生活,讓年輕人擁有美好前景」的大未來。

王金平認為,血緣與文化是人心的根,社會的本,可以超越政治歧見和意識型態的對立,成為對內建立和諧、對外追求和平的最大公約數。台灣的每一個人都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都是不分彼此的親骨肉。而兩岸之間的文化血緣關係無法切割,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

20190502-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日至國民黨黨部與主席吳敦義見面,並於會後發表談話。(蔡親傑攝)
王金平認為,血緣與文化是人心的根,社會的本,可以超越政治歧見和意識型態的對立,成為對內建立和諧、對外追求和平的最大公約數。(資料照,蔡親傑攝)

這位78歲的政治老人,將祈求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福佑台灣,更期待個人跨海回鄉祭祖的一小步,可以為兩岸和平邁出一大步。

雖然他對外表示,他此行主要目的是返鄉祭祖,不是政治活動,他登陸不會主動提政治議題。 

但實際上,這次大陸之旅,除了祭祖外,正是王金平徐圖多時,滿懷抱負,希望用他畢生政治經驗和能量,準備消除台灣困境,「喬」好兩岸關係的起手式。

大事》

2016年的下半年,在與一群熟識多年的資深媒體人的聚會中,王金平顯落寞寡言。當時,國民黨正跌落谷地,王也正面臨人生的最低潮,從多年立法院正副院長身份,轉變成一屆陽春立委。不過尷尬苦澀笑容背後,他內心裡面正在醞釀,從政以來最大,可能也是最後一件「大事」。

在過去3年中,王金平以陽春立委身份,總共提出過六次質詢。而每次除了諫言時政外,其餘部分都著重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循序而深謀,王金平雖不張揚,但憑一己之力,構畫出一套超脫藍綠,系統而完整的「王式」兩岸關係解決方案。也準備「耗上一輩子」心力,把自己理念和論述付諸實現。

王金平之所以可以叱吒政壇40多年,成為藍綠都要買賬的「喬」者,在於他能精准地判斷利害(利益)所趨,民意和社會氛圍的導向。

其他國民黨人,在經歷14、16年兩場選舉重大慘敗後,都把兩岸關係議題視為會被綠營打擊和抹紅的「失分題」,避之唯恐不及。直到去年九合一大選後,在韓國瑜的帶領,藍營人士才蜂擁而出,大打「兩岸牌」。

而王金平則在高處不勝寒,沒有同黨同志呼應的時候,苦口婆心、不計譭譽,以獨行俠精神試圖解決兩岸僵局。他有5次質詢都在九合一大選前,也就是他想要「喬」動兩岸的抱負,與參選總統沒有必然關聯。未來無論藍綠誰執政,都無法阻礙他要幹「大事」雄心。

20190502-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日至國民黨黨部與主席吳敦義見面,並於會後發表談話。(蔡親傑攝)
作者指出,王金平之所以可以叱吒政壇40多年,成為藍綠都要買賬的「喬」者,在於他能精准地判斷利害(利益)所趨,民意和社會氛圍的導向。(資料照,蔡親傑攝)

根本》

為什麼要把「喬」好兩岸關係,當做未來的「大事」來辦呢?因為王金平認為,兩岸關係是台灣所有核心問題的根本所在。舉凡政治、經濟、安全、生存空間和社會問題,無所不受到影響和牽連。

王金平分析指出:(本文未指明出處之引文,均來自王金平質詢稿)

「『兩岸關係,絕非台灣經濟成長的萬靈丹。但是兩岸關係惡化或不正常,台灣經濟絕對受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脫離不了兩岸關係,更何況還關係著國家安全,與台灣前途。」

「觀光客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可是「說來遺憾,台灣人這種美好的形象,近二十多年來,只要一碰到兩岸、統獨,省籍、政黨等議題。平時和藹可親的鄰居,慈眉善目的長者、朋友、同事、家人、甚至夫妻,一下子全變了樣,形同陌路,更如仇人,爭吵分裂。」

「更漸漸衍生出政治上的藍綠對抗。選舉上,藍綠動員對抗為手段,國會殿堂上藍綠惡鬥成常態。藍綠分裂下的台灣人,是政治的台灣人。與生活上真實的台灣人,有很大的落差。台灣人真實的面貌、性格,已被政治扭曲了。」

王更獨到地指出,原本以為過去20多年,台灣政治的混亂,是民主化過程中必然「陣痛期」,但是卻有越演越烈的趨勢。而問題的癥結,都是由兩岸關係、統獨對決、意識形態之爭,所衍生出來。

在台灣內部紛爭日益嚴重的同時,來自外部對岸的壓力也同時在增長中。

北京已經推出「『讓台灣同胞,享有國民待遇,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對台兩遇』政策,必然隨著大陸國力的發展,加大力度。『對台兩遇』政策,勢必逐漸取代文攻武嚇。今後兩岸將進入相互吸、拉、推的賽局。北京當局,也勢必會以嶄新的戰略攻勢,開展更靈活的戰術手段,爭取台灣民心。面對新的兩岸賽局,我們做好因應的對策了嗎?」

王金平認為,台灣無法再以拖和躲,來回避兩岸問題。如佛家有言「面對他、討論他、處理他」最後才能放下他。而解決之道,非從台灣內部的和解開始。

化解》

為了化解台灣內部的分歧與對立,以及與大陸之間的化解,王金平提出了一套「認宗愛台解分歧,漢魂台魄壯台灣」的論述,他説:

「除原住民、新住民外,絕大多數台灣人都是來自大陸,長在台灣、生在台灣,當然就是台灣人,落地親兄弟、何必骨肉親,不應再分彼此。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與大陸之間有相同血緣、言語、宗教、文化、信仰。

做人要慎終追遠,我們也不會因政治原因而不認祖歸宗。認祖歸宗讓我們減少彼此間的歧異,放大彼此的同,縮小相互的異,衝突對立自然會大大的降低。有利於朝野的和諧,社會的團結。認宗,可以讓我們更拉近彼此,能真正再拉近彼此的台灣,才是愛台灣。

認宗可以讓我們更方便大方西進,大膽進取,抓住大陸發展崛起的勢頭,運用比其他國家更方便、更親密的關係,開展與大陸更正向的交流,運用大陸、經營台灣、壯大台灣。能壯大台灣,愛台灣才有意義。

血緣認宗是兩岸的臍帶,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融合的橋樑,而台灣文化則是中華文化下,一支更多元、更開放、更創新,更自主的文明。我們應以台灣多元開創的優勢,大膽以中華文化的元素,創造出讓中原文明更羨慕的典範。

或許在經濟實力上我們無法領先,但在文化上,我們絕對有機會創新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新中心。中華文化的根是漢魂,發展臺灣新文化,結成了漢魂的果,是為台魄,這就是漢魂台魄的台灣尊嚴。

真正壯大有尊嚴的台灣,不必糾結於兩岸物質層面的對比。而在於精神層面,尤其是漢魂為本、台魄為果的文化創造成果,抬頭挺胸、屹立世界。以漢魂台魄塑造出臺灣的新角色,發揮台灣的正能量。面對大陸的崛起,不卑不亢、抬頭挺胸,這就是真正有尊嚴的台灣。」

20190502-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日至國民黨黨部與主席吳敦義見面,並於會後發表談話。(蔡親傑攝)
為了化解台灣內部的分歧與對立,以及與大陸之間的化解,王金平提出了一套「認宗愛台解分歧,漢魂台魄壯台灣」的論述。(資料照,蔡親傑攝)

民國》

當被問及,此次的祭祖尋根之旅,會不會談到政治時,王金平表示「如果當有那個場合的時候,當然我們會談起中華民國」。

其實「中華民國」元素,在他的兩岸關係論述中,有著重要角色。王金平説:

「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不用再正名;也不需要在前、後冠上任何的名詞、形容詞。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才能理直又氣壯地要求北京正視,已屹立108年的中華民國,正有效統治著台澎金馬等地。

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名,台灣是生我養我育我的母親,二者是太極圓融的關係。不矛盾對立、也不衝突互斥。」

「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憲法,是我們現階段最大的共識,也是我們據以生存發展的根基。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主權,中華民國憲法,這三項堅定的基本立場和國旗,是對內處理朝野對國家認同定位,處理兩岸問題的智慧仙丹。信守並捍衛這三項基本立場,就能與北京對等尊嚴,不卑不亢地討論、談判任何兩岸事宜。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是法定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的特殊關係。因此兩岸任何爭議、敏感的問題,都有處理、解決的空間。

一切的爭議,以憲法為依歸回正軌;一切的認同以中華民國為共識走正道。不讓我們再陷於建國、正名、制憲等永無休止的爭辯,揚湯止沸才能昂首闊步走出去。」

王金平希望此一「中華民國論」,對能內凝聚團結的共識,化解「建國、正名、制憲」等永無休止統獨之爭。對外(中共),也界定兩岸是「兩區」關係,而非「兩國」。同時,成立已108年,有效統治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事實,未來也是兩岸談判的重要支點。

20190429-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9日於立院接見日本眾議員長島昭久等人。(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在洋洋灑灑上萬字的兩岸關係論述的背後,其實是王金平希望在自己或這一代人手中,解決兩岸問題,「喬」出臺灣的安全與和平。(資料照,顏麟宇攝)

解決》

在洋洋灑灑上萬字的兩岸關係論述的背後,其實是王金平希望在自己或這一代人手中,解決兩岸問題,「喬」出臺灣的安全與和平。他不無憂心地表示:

「讓兩岸間有永遠穩定的和平,才是台灣之福、人民之幸。是我們這一代從政之人,應擔起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這一代人,探討各項可能的解決方案,逐漸共識出兩岸人民間最能接受、最可行的終局安排。建構一個可供下一代揮灑的『兩岸和平穩定架構』,解決兩岸的問題。『留給下一代解決』是一句極不負責、逃避一代人責任的空話。」

王金平不僅有兩岸關係的論述,也提出了「和平協議」,以及兩岸談判的5點方案。他對簽訂和平協議,提出具體的想法:

「我們這一代必須負責地簽署一個協議,建構兩岸一個和平穩定的架構,讓下一代在安全、安定、和平的保障下,以時間、智慧、機遇解決兩岸存在的問題。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是兩岸的大事,國際的大事,更是關係台灣的大事。

對內要充分的溝通、獲得足夠的支持、周全的配套,才有簽署的可能。因此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政黨或團體,若僅把和平協議當可操作取利的政治議題,不論正反、態度,絕對是不利己、不利人、更不利台灣的作為。

應將兩岸和平協議視為當前兩岸局勢下,能為台灣爭取足夠時間和生存空間,讓台灣不捲入國際強權的紛爭。而且能面對大陸逐漸增強的促統壓力下,建構一個從今到下一代,有充足的時間,在安定和平保障的環境下,解決兩岸問題的架構。   

4月30日,中國為五四運動一百周年舉行紀念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把五四精神定義為愛國精神,勉勵青年為國家爭光。(AP)
王金平不僅有兩岸關係的論述,也提出了「和平協議」,以及兩岸談判的5點方案。(資料照,AP)

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必須以蒼生為念,以國為念,不應也不能將之成為政治取利的操作議題。絕對值得台灣朝野,認真思考。」

「台灣社會和解,才能團結,才有出路。兩岸也必須能和解,台灣才有機會,以智慧再向歷史取得時間。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能否成功,是我們能否再向歷史取得時間的一個重要契機。一切源於『和』才有『合』,才有真真正正的和平。」

而簽署「和平協議」,也有一個重要前提,王強調「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自由文明的生活保障」必須完整確保。政黨的利益,意識型態,絕不能高於人民的利益。

對於未來的兩岸間的談判,在日前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王金平也具體勾勒出「三不要、二要」的「王五點」主張,希望對岸:

第一,不要阻擋台灣與他國簽訂FTA;

第二,不要阻攔台灣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這兩者牽涉到台灣的經濟發展,也牽涉到經貿是否達到公平的合理競爭)

第三,不要讓台灣的外交關係再出現斷交;

第四,要適度開放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第五,要兩岸經濟共同合作發展。

義利》

作為成功的「喬王」或「喬」者,王金平認為成功的協調與談判,必須建立在「義利」的基礎之上。

「言利、不言義、利不牢靠。只言義、不言利、不切實際。」兩岸的交流和往來,不能只建立在利益(讓利)上面,而要尋求「義」的基礎和支撐。

而王金平認為「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理念,就是兩岸間最大的「義」之所在。王金平在他的兩岸論述中呼籲:

「以中華民族血緣為基礎,中華文化為橋樑,才有兩岸經濟互補、互利共生的發展機遇,和兩岸血緣的大融合,即使再大的政治爭議,兩岸始終就以『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建構難切割的關係。也是兩岸和平共處,和平發展的基礎。

台灣人的成就,造就台灣成為世界華人圈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因此,兩岸雙方都必須用心謹守這塊中華兒女的寶地台灣,消極地免於戰爭的威脅,積極地共創中華民族的未來,共用發展的機遇。」

王金平最近一次成功的「喬局」,就是帶著台大前校長、校長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直接到總統府去和小英去「喬」。最後終於把卡了三百多天的管案,順利解決。而王也有信心,在照顧兩岸人民感受,尋找藍綠紅三方共識的基礎上,為兩岸關係「喬」出一個,可行而持久和平穩定的架構出來。

祭祖》

在王金平的祖居地,福建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祭祖儀式,想必受到各方關注。

香火繚繞中,祖先的神靈,是否能給王金平庇佑,讓他的總統之路由波折而順遂?或是給他祝福和更多的智慧,讓他滿心想「喬」好兩岸關係,化解兩岸僵局的心願得以如願達成?而他又會從祖先那裡,得到什麼樣的感應和預知呢?

不論如何,從這位「喬」者和政治老人,過去幾年的各種舉動中,都可以看出,他已躊躇滿志,準備「耗」上自己的餘生,去完成自己「『喬』好兩岸關係」的願望。

雖然他已得到財富和名望,但有些人總是輕忽他的貢獻與存在。他要跟那些人,賭上一口氣。

20190429-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9日於立院接見日本眾議員長島昭久等人。(顏麟宇攝)
香火繚繞中,祖先的神靈,是否能給王金平庇佑,讓他的總統之路由波折而順遂?(資料照,顏麟宇攝)

問答》

在王金平出訪大陸前夕,筆者就讀者可能關心的「敏感」問題,問答王金平如下:

問: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大陸在兩岸的基本態度和立場,你要前往大陸祭祖,如何面對應?

答:我早就公開說過:「我身上一顆台獨細胞都沒有」,台獨是假議題。而我也一再肯定九二共識對兩岸和平發展的貢獻。

問:院長假如有人在大陸問你,對於習近平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什麼看法,你會怎麼回答?

答:我們本來就是中華兒女,我們應該以台灣永續生存發展為目標,參與大陸崛起的機遇。人家的夢想,我們總是祝福。

問:院長是否接受一國二制?

答:台灣的主流民意是不贊成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的憲法是我們寶貝,我們應該珍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