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容君觀點:福島核災事故八周年─核能風險認知必須加強

2019-04-26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在福島核災發生後不久,在台灣進行的研究顯示,受訪者對於核能的接受程度顯著下降,並且呈現出與核事故相關的高度認知環境與健康風險。(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指出,在福島核災發生後不久,在台灣進行的研究顯示,受訪者對於核能的接受程度顯著下降,並且呈現出與核事故相關的高度認知環境與健康風險。(資料照,盧逸峰攝)

英國輻射防護期刊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主編Richard Wakeford於2016年曾發表一篇社論回顧福島5周年以及車諾比核電廠30年科學上的發現與教訓,該文章全面回顧輻射意外事故帶來的主要健康衝擊 (特別是持續的心理影響)、如何評估暴露劑量的挑戰、以及確保核能安全常規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筆者研究團隊隨即於2017年執文回應該期刊,強調須提升國際努力來防止這種罕見但嚴重的意外發生,不僅要了解、追蹤與照護輻射在事故後續帶來的健康風險外,也強調民眾對於核電廠與設施的風險認知和溝通議題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福島核災後,日本鄰國包括台灣、南韓和中國分別進行系列核能風險認知研究:日本受訪者認為暴露輻射帶給受害者高度健康風險和心理壓力;台灣和南韓更多關注在核能運轉的安全性,以及核能事故潛在大規模的公眾危害與負面社會後果。

這些研究都指出大眾的核能風險認知,與核能接受程度存在反向的關聯性,有66%台灣受訪者和41%南韓受訪者表達不信任政府核能安全管理,因此強烈主張關閉或逐步淘汰他們國家現有的核電廠。

日本福島核電廠,放射性污水儲存槽,福島核災(AP)
福島核災後,日本鄰國包括台灣、南韓和中國分別進行系列核能風險認知研究。(資料照,AP)

臺灣研究指出受訪者反對核電運轉主要和三項高風險認知項目有關:「潛在災難性核能事故發生」、「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和「潛在健康不良影響」。 其他在日本、中國和瑞士的研究也呈現出福島事故發生不久後,大眾對於核電廠接受程度都有明顯下降情形。很顯然,福島核災是引發全球能源政策懷疑的關鍵催化劑,儘管許多國家持續將核能作為重要的能源選擇,但也有不少國家已決定尋求更可永續和更環保的能源。在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的同時,高效能和可再生能源將繼續成為每個國家的政治重要議程。

在這當中,臺灣尤其重要,原因在於臺灣核電廠經Nature雜誌提及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前三核電廠名單之一,而鄰近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台北地區的貢寮龍門核電廠興建歷程已顯示是昂貴有爭議性項目。在福島核災發生後不久,在台灣進行的研究顯示,受訪者對於核能的接受程度顯著下降,並且呈現出與核事故相關的高度認知環境與健康風險。由於激烈反對,臺灣政府宣布關閉其尚未完工的第四座核電站,並預計2025年逐步停止核電運行。

事故的後果也延伸到福島事故的副產品,引起民眾對於福島周遭可能遭受輻射污染的海洋、農場土地及多年後生產的食品產生疑慮與不安,臺灣和南韓對於福島及其他鄰近地區有輻射汙染疑慮的食品,相關的全面進口禁令都引發爭議,不管日本食品有輻射汙染疑慮的程度是否大或小,兩國的民眾對於這些進口食品的風險認知仍然顯示有高度關注情形,這些研究將進一步了解事故發生後民眾的核能風險認知,並為危機處理與風險溝通帶來幫助。

*作者為臺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公共衛生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