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生遭性侵血流床單,老師竟稱「我把她當女人看待」 日本記者追蹤狼師10年,揭發真正元凶

2019-04-15 09:30

? 人氣

校園被性侵者最痛的「二次傷害」,有的同學會說「妳也是加害人,赴約也有錯」。圖為示意圖。(資料照,翻攝電影《青春勿語》預告片)

校園被性侵者最痛的「二次傷害」,有的同學會說「妳也是加害人,赴約也有錯」。圖為示意圖。(資料照,翻攝電影《青春勿語》預告片)

劍道部教練命令學生脫光衣服與老師「心靈相通」、國中班導拐女學生上賓館侵犯卻辯稱「我是把她當女人看待」──10多年前日本記者池谷孝司首度接觸校園性侵被害人開始,這些看似離奇卻真實發生的校園性侵案不斷發生,他曾到法院外頭攔下猥褻小學生的老師採訪,也曾直接把所謂「狼師」約出來見面甚至衝到學校堵人,寫成《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一書,而13日池谷受邀來台演講,他一語道破校園性犯罪真正元凶:「『放著不管』,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於台灣長期追蹤校園性侵案的作家陳昭如指出,據教育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天有1.2起校園性侵案發生,天天都有孩子被欺負,而陳昭如記錄的每一起校園性侵案幾乎都是累積5名以上受害者才爆發──這般不斷隱藏、累積多名受害者才爆發的受害模式在日本也是。池谷說,曾有1名老師換過6所學校,累計性侵30名小學女生才被揭發,一直放著不管,最後就變成這麼大的問題。

究竟該如何杜絕校園性犯罪?13日講座上,講者們道出台灣與日本的人性共同之處,犯錯的老師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權力有多大、旁觀者覺得事不關己、不知該通報、甚至隱瞞不報,若這般層層隱匿的結構沒有改變,下一個受害的孩子,永遠會再出現。

20190413-《打破沉默,揭發隱匿--面對校園性犯罪之台日經驗交流》研討會,《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作者池谷孝司。(甘岱民攝)
日本記者池谷孝司13日受邀來台演講,他一語道破校園性犯罪真正元凶:「『放著不管』,本身就是一種犯罪。」(甘岱民攝)

「妳也是加害人,赴約也有錯」 被性侵者最痛的「二次傷害」

於《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一書,池谷首度接觸的校園性侵受害者是已經成年的橫山智子(化名),她在國中被班導以「老師喜歡妳」為由,跟著老師去唱卡拉OK卻被載去賓館,而後開始一次次受到強暴,儘管畢業多年,她仍忘不了那一天床上的血漬,甚至一度患上厭食症,狂吃狂吐爆瘦到只有30公斤。

池谷參與雙方對質時,老師卻一再強調他喜歡智子,「把她當一個女人看待」。當智子告訴高中同學要向教育委員會投訴時,同學卻說她也是加害人,「要是有心想逃,應該逃得掉,你赴約也有錯,對方是有家庭的人,現在投訴沒意義」。只是智子也隨即反駁同學:「妳錯了,錯是在他,我們的關係才不是外遇!」

最終該名老師遭申訴後解雇,智子也終於放下多年心中大石,但並不是每個受害學生都能得到公道。池谷嘆,很遺憾在教育現場有越來越多校園性侵案發生,而學校管理階層、包括校長或訓導主任造成的「二次受害」更是傷人──學生說他受害了,老師卻堅持自己沒有做這麼壞的事情,結果孩子被貼標籤說是騙子、說謊,受害者反而被孩子、朋友、其他老師們譴責,有時候會嚴重到學生受害者不得不離開學校。

更常見的是放著不管。池谷多年來的戰友、「防止校園性騷擾全國網絡」成員龜井明子,過去擔任體育老師時曾遇到多名學生投訴同事撫摸身體、把手伸到運動服裡面,她站在學生這邊揭發同事,最後卻是連校長都在袒護犯案老師,最終案件不了了之、犯案老師轉到其他學校去,龜井也因此決定離職轉向民間組織工作。談起離職前心境,龜井說:「家長放心把學生交給我們,我們卻沒辦法保證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受教育環境,我一直苦惱思索,時間就不斷流逝……」

特教學校學弟「欺負」學姐 校長說「讓他們結婚就好」

「台灣怎麼跟日本這麼像?人性是共通的……」著有《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的作家陳昭如聽完池谷與龜井分享,首先發出如此感言。

採訪多起校園性侵案件、每一次都是累積好幾名受害人才爆發,陳昭如採訪的校方總認為這些事情不可能,但她提醒:「很多都說我們是績優學校、大都會學校、一流的,這是我常聽到的說法,但性侵害的發生跟你學校良窳與否一點關係也沒有、與學生成績好壞無關、跟欺負人的老師是不是績優老師也無關──你明明看到小孩有這樣的反應,如果多走過去多問一下,說不定能拯救他。」

發生性侵案件時老師們不知道「怎麼辦」,這是陳昭如碰上的共通問題。陳昭如曾碰過南部某特教學校學弟欺負學姐,校長知道以後說「讓他們兩個結婚就好」,這聽來很可惡,陳昭如也提醒問題出在是因為校長不知道怎麼辦、他可能真的以為這樣對孩子是好的。

恐懼 暴力 性侵害 性騷擾 黑幕 黑手 內幕(示意圖,取自nmagwood@pixabay/CC0)
陳昭如認為,「覺得事不關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是性侵案預防的最大問題。圖為性侵示意圖。(資料照,取自nmagwood@pixabay/CC0)

「覺得事不關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校方最大問題

校園性侵案件一旦發生就應依法通報,只是過去陳昭如接觸來研習的老師,她問「看過《性平教育法》的舉手」,台下舉手的老師竟是零──「為什麼大家不看?明明應該要看,但就是覺得事不關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是明星小學我是績優學校──又來了,每個人都不覺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即便知道要通報,陳昭如發現許多老師也會碰上人情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有些老師會想要通報同事情何以堪、以後還要一起上班該怎麼辦,「但對嗎?你要考量校內人際關係,竟然重於學生被害……」也有小學生向陳昭如說「老師知道了為什麼不救其他的妹妹」、高職生說「老師說我是自願的」、老師說「如果我幫你,誰來幫我」,這般問題層出不窮。

陳昭如提醒,據教育部統計全台各級學校每天發生1.2起校園性侵案件,甚至有些受害孩子的父母就是該學校的老師,而所有校園性平案件處理良好與否跟校長態度有關係,校長的高度決定後面處理事情的態度。

他連15年性侵學生、電腦超過1000張裸照 被害人「寧相信老師是喜歡她的,否則很痛苦」

長期協助校園性平案件的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也曾碰過台南某高職老師1個班級就有5個學生來求救,15年前的受害人都已經30歲了,老師從15年前任教起就不斷對學生出手,被警方調查時還發現電腦裡有超過1000張裸照。

為何學生們忍了15年才不求助?張萍指出問題核心──性侵害的本質就是「權力控制」,受害者共同特質看來是文靜乖巧,容易成為對象,而在孩子所處環境老師是有權力地位的人,孩子們非常崇敬跟相信老師,整個社會氛圍包括父母親都很相信老師。

張萍說,被侵犯的孩子大多是孤立無援的,南部某高職案的受害孩子是直到來了新的輔導老師覺得可以說出來、說出來以後發現也有其他同學一樣,事件才爆發;有些孩子的困境是覺得自己很笨才會受害,不敢跟外面求助,也擔心被老師報復,也有孩子甚至覺得「第一次」已經給老師了、必須當老師背後「沒有聲音的女人」,「有些寧願相信老師是喜歡她的,否則會很痛苦。」

誰是校園性侵案件的關鍵隱匿者?張萍說,學校以校譽為重、注重老師同事和諧、教育局處只想讓校園回歸平靜都是問題,甚至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作者林奕含輕生後,人本雖然收到很多投訴,有些家長卻覺得事情不能曝光,怕會傷害到他的小孩。

校園性犯罪被隱匿的情況下,受害就會不斷發生。張萍遇過台南某老師連續18年性侵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同學,每次都是把孩子帶進辦公室拉上門簾,同事都心知肚明卻沒有舉發;張萍也遇過家長申訴某個老師會摟抱小孩、嘴對嘴餵糖,教育局長卻說只是「沾一下」而已,說老師結婚多年沒生小孩、只是把學生當女兒疼,而張萍當場質問:「局長,如果是你女兒,你要讓她被親臉、親嘴、嘴對嘴餵糖吃嗎?」局長當場說不出話了。

26歲的美女作家林奕含驚傳過世,2月她才出版的第一本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這本書的游擊文化今天也證實她過世的消息,死因家屬還不願說明。(取自林奕含臉書)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作者林奕含(見圖)輕生後,引發社會對於校園師生戀和性侵的熱烈討論與反思。(資料照,取自林奕含臉書)

「放著不管,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放著不管』,本身就是一種犯罪。」聽完台灣的分享,日本記者池谷孝司如此強調:「我認為校園性犯罪相當於在學校虐待學生,這想法沒有在日本普及、不認為是種虐待,這也是個問題點……很多這種犯罪案例不去管,他就會一直不斷重覆地發生,有個老師性侵30位小學生,發生後被解雇也被判30年有期徒刑,目前還在服刑中,這老師經歷過6所學校一直放著不管最後變這麼大的問題,導致6所學校有30位女學生被強暴……」

在池谷看來,台灣與日本不同之處在於有《性別平等教育法》第36條作為很好的「武器」,學校職員若是知道性騷擾、性霸凌卻不通報,依法可處新台幣3萬到15萬元的罰鍰,但接下來的問題在於事實認定,要怎樣確認有事實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而在日本是由校長主導進行,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校長。

在橫山智子面臨的性侵案件,池谷曾發揮記者質問能力讓狼師吐實、承認自己犯錯,而回到校園性侵調查,他認為最重要關鍵在於第一次就要把所有材料準備好,讓老師沒有辯解餘地、沒有辦法替自己開脫:「第一次你問他,他說我沒做,難道你去問兩次三次四次他就會說有做了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理想的調查狀況,我們希望是由第三者獨立機構、由律師及一些人去參與,第一次調查就把事情搞清楚,但現在日本是由校長主導,我們希望是由校長去接受這樣的教育……」

「性犯罪不只是個人行為,而是組織行為」

池谷也提醒,很多受害的男學生因為老師是男生而更無法說出口,問題出在社會氛圍:「各位家長不要以為,你自己的小孩是男生就沒事了,有些男生擔心講出來會被認為是同性戀,所以不敢講,歧視心態也真的是隱匿文化的溫床。」

「所謂的性犯罪不只是個人的行為,而是組織的行為,要譴責組織是比較困難的,這在日本也是一個困難……」池谷指出問題核心仍在整個校園的隱藏、教師受到訓練不足,而真正要解決問題,或許還是如同13日講座的主題,打破沉默:「界線絕對是可以抓到的,如果這些委員真的有心想追究這些事、不放過這些人,我就不會是剛剛這樣的結果,我希望大家都要抱著『絕對不要放過這些人』的心態。」

本篇文章共 9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61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