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VS楊澤:抒情詩的出走與回歸 ──從《古詩十九首》到《新詩十九首》

2016-05-08 06:30

? 人氣

除了是文學人,楊照也是個音樂人,他寫了不少古典音樂書,更栽培出一個不凡的鋼琴家女兒。我雖不是個專業音樂人,卻自認也是一個music person,有一種可以叫作music-love的東西(模仿美國老影評人Pauline Kael發明的movie-love說法),從小一直在我身上湧動,那也許正是我寫詩最大的動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些詩是給大腦的,有些詩是給身體的

楊照: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現代詩壇有個說法:「南楊北羅」。南楊講的是楊澤,他是嘉義人;北羅則是羅智成。南楊北羅的說法不精確,因為他們兩人真正大的差別,對我而言不在於地域南北,而在於楊澤是音樂性的,羅智成則不帶音樂性。我以前年輕時讀他們兩個人的詩,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時還不太了解,為什麼羅智成的有些詩我就是進不去,直到真正認識這兩人之後,神奇地發現羅智成是個離音樂很遙遠的人。這是非常physical的事情。有些詩沒有音樂性的時候,於我永遠有隔閡;因為那是用腦袋想出來的詩,需要你用腦袋去讀,甚至包括夏宇有些後來被年輕人奉為經典的詩,我也進不去,一樣,那都是巧思,你可以佩服她竟然能想出那種方式寫詩,但我沒有辦法用那種方式去「感受」詩。

楊澤曾講到有些詩是給耳朵的,有些詩是給眼睛的。我現在要更進一步分辨說:有些詩是給大腦的,有些詩是給身體的;而且會給身體的詩一定要跟音樂有關係。讀詩時你的身體會有感應,這樣的詩,一直都是現代詩最美好的一面。

封面專輯‧楊澤《印刻文學生活誌提供》

──完整內容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16年5月號【封面專輯:楊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