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自由是能夠自我要求:《品格》選摘 (3)

2016-05-03 05:20

? 人氣

艾森豪出生那刻就不安分,骨子裡流淌著翻轉世界的心。(圖取自:維基百科)

艾森豪出生那刻就不安分,骨子裡流淌著翻轉世界的心。(圖取自:維基百科)

艾森豪10歲那年的萬聖節,父母親允許兄長去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艾森豪也想跟去,但父母親認為他太小不適合,求了老半天卻只能看著兄長去要糖的艾森豪又哭又鬧,衝到院子裡對著蘋果樹卯起來打,結果弄得自己滿手是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艾森豪的父親掄起棍子修理他,喝叱他立刻上床睡覺。一小時後,窩在床上的艾森豪還在嗚嗚咽咽,媽媽艾達拉了張椅子在床邊坐下來,引用聖經的經文對他說: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接下來,他的媽媽開始替艾森豪上藥包紮,她告訴兒子一定要注意自己內心憤怒與憎恨的那一把火。憤恨沒意義,只會讓心懷憤恨的人自我傷害。

戰勝自我──在艾森豪的成長過程營造出一個意義非凡的道德基礎。這個觀念建立在我們內心深處有兩極化的本質,人會墮落,但也有向善的天賦。我們人類天性的其中一面充滿原罪──自私、奸詐、自欺欺人;但另一面卻帶有上帝完美的形象,追求超然卓越的美德,而且人生是由一連串鍛鍊人格的情境劇堆積而成,我們會不斷加深自我要求的習性,也帶有行善的自然趨性。

健全亞當二號或許是讓亞當一號能夠充分發揮的必要前提。人生最基本的本質終究跟個人責任與道德抉擇脫不了關係,如勇敢或怯懦、真誠或虛偽、熱情或冷酷、忠貞或背叛等。

欺騙自己的人很快就再也無法判斷到底能不能再信任自己,被自怨自艾這項原罪吞沒的人會不顧一切堅持自己是追求公義的犧牲者,眼中所見只剩下憤怒與貪婪。

心理學家詹姆士(William James)以《習慣》(Habit)為名完成一份短篇論文。根據他的論點,如果想要擁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想辦法把神經系統化為自己的盟友而非敵人,設法加強某些習慣使之成為自然而然的直覺反射。詹姆士表示,當你下定決心培養某些習慣時,你會希望自己「盡可能從一開始就展現強烈而堅定的意志」,讓新習慣從一開始就成為你人生中的重要事項,然後要「排除任何例外的可能」,直到這項習慣能夠深植在你的人生裡。

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會連帶改變他的想法。

自由,是能夠自我要求

艾森豪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很不安分,進入西點軍校後,艾森豪一貫維持叛逆、難搞又乖張的行徑,不服管教更是家常便飯。畢業時,他在全部一百六十四位畢業生裡的紀律評比竟然落在第一百二十五名,還曾因為在舞會上的脫序行為從士官被貶為二兵。然而,不論是軍旅生涯或是在總統任內,艾森豪都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就像當年萬聖節黃昏之後終於學會強壓下怒氣的那個小男孩一樣。

習慣在校園內菸不離口讓西點軍校時期的艾森豪屢遭訓誡,大戰結束的時候,艾森豪甚至一天要抽四包菸,但有一天他卻忽然說戒就戒,並說:「沒什麼,就是給自己下了個命令。」一九五七年發表國情咨文的時候,他說:「所謂自由,意指有機會能夠自我要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