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退場 三大不能戳破的祕密 小心!不要選上末代學校

2015-06-05 15:10

? 人氣

其次,拚升學體系一貫化才能生生不息。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競爭激烈,還是有不少學校繼續拚改制、搶併購,尤其是原有中學體系的學校,只要提供學生直升誘因,就不怕財源短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剛獲教育部同意現況合併的康寧大學校長金榮勇指出,康寧護專雖然招生不錯,但很多學生在專三時就選擇轉學,去念其他可以直升科大的學校,畢竟專科畢業只是副學士,只要再念4年就可以拿到學士資格,學生趨之若鶩?因此學校為了留住學生就必須辦大學、甚至研究所,「只是在師資規格、研發、產學合作等整體規格上都還需要再大量投入提升,有如軍備競賽,」金榮勇感慨,如此龐大的投入,萬一營運沒有起色被迫退場,所有心血就都白費了。

再者,教育界都心知肚明的是,某些私校董事會,特別是位於市區的學校,其實早已無心辦學,都是以拖待變,放任校方寬鬆審查學生入學資格,校風不佳,就等教育部和內政部鬆綁校地變更後,賺取土地利益。

投機觀望 等土地政策鬆綁

《私校法》原規定,學校退場只能轉型成其他教育、文化、社福等財團法人。但在最新教育部創新轉型四大執行策略中,卻多了兒少與老人照護、職業訓練與社會住宅等其他選項。據了解,不少位於市區的私校對此躍躍欲試。

內政部去年曾研擬讓私校退場後,透過《都市計畫法》將校地變更為住宅用地,只要捐30%給地方政府,剩下7成可退給原有董事,「若能通過,就算要董事補土地增值稅也會搶著退,而且很快就能達到從一六○家減量到一百家的政策目標。」一位私校職員透露。

然而,高教工會直指此舉有圖利之嫌,董事是捐資興學,不可和股東投資相提並論,也會讓私校董事乾脆提前退場「獲利了結」,罔顧教職員與學生權益。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也坦言,施行細則還在研擬當中,也須與內政部做跨部會研討,預計6月送行政院審核。

甫獲企業資源、籌辦中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指出,不是只有台灣,全世界都面臨少子化問題,特別是日、韓,但這兩個國家並不是只要求私校退場,而是採兩大策略做總體規畫。

第一,公私校同步減量,並依辦學評鑑成效決定減招幅度。「不少私校老師用心教學,反而是那些不思長進、過度商業化的公校應該退場,」一位私校助理教授痛陳。

獎勵特色辦學 才是出路

再來,獎勵特色私校,而不是公私校都用統一規格要求。施光訓指出,有些私校只因為校地位處鬧區,不須用心辦學也能吸引大量學生就近就讀;位居偏鄉的私校若無外界資源,經營更顯困難,長久下來,中南部年輕學子就學與就業困難問題將更形嚴峻。

今年大專考生是1997年出生,當年還有32萬嬰兒出生,但隔年就銳減到只有27萬個新生兒,「推算下來,明年起招生更為艱困,恐掀停辦潮。」魏佳卉坦言,愈迫切,私校轉型退場大計愈須通盤考量;否則,最終受害的,恐怕還是不幸上了關校的學生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