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柔專文:請停止攻擊 不符合角色期待的受害人

2015-06-01 00:54

? 人氣

林作逸老師的這則專訪其實是舊聞,如今貼出來,卻再度反映一直存在的現象──社會因重大兇殺案而沸騰,又無疑存在著某種對於「模範受害人」的要求,林作逸沒有達到那個要求,所以他不配被安慰,他活該被網友詛咒,甚至遭受死亡恫嚇(當眾人宣稱為生命價值而挺身時)。林作逸艱辛走過了雙親先後被殺的20年,被記者詢問時說出了他的悲傷故事以及他真實的想法,不喜歡聽的人,就抨擊他沽名釣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社會氛圍,讓我想起去年5月差不多這個時候,台北市捷運上也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無差別殺人案,也就是鄭捷案。該案發生後,陸續有民眾送花和卡片到江子翠捷運站為亡者致意,而23日晚上我下班後,說不上來為什麼,想要從我所在的地點搭捷運到江子翠看看。

到了江子翠捷運站,走出來就看到很多花,還看到兩個女孩子舉著「Free Hugs」(免費擁抱)的看板,不斷與路人擁抱。我職業病上身趨前採訪,其中一位提到,她們只是想用愛的力量安慰大家,但她也提到,有部分路人質疑這起活動模糊焦點,她自己也感到不安:「我很怕說發起這種『太多愛』的活動,萬一家屬本身真的很仇恨這件事情,感到傷害很大,我很怕他們誤會我們是在娛樂化……」

我當下心裡愣住,「太多愛」?愛這種東西會嫌太多嗎?是什麼風氣讓她害怕自己提供太多愛了?這位女大學生的這句話,後來只淺淺地埋在整篇報導裡,但是到今天,一年了,卻還是我心目中的文眼。尤其是今天,看到林作逸老師被圍剿時,我就在想曾幾何時,我們竟然成了一個害怕「太多愛」,或者說,仇恨「不夠恨」的社會。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