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柔專文:請停止攻擊 不符合角色期待的受害人

2015-06-01 00:54

? 人氣

圖為前年誰西班牙街頭樹立的保護被害人廣告。(點維廣告網)

圖為前年誰西班牙街頭樹立的保護被害人廣告。(點維廣告網)

台北市日前發生國小女童割喉案,引爆眾怒,很多的憤怒指向兇手也指向廢死團體,儘管直到此分此秒,台灣一直都是有死刑的國家,廢死聯盟2003年才成立,聲音更一直是少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風傳媒》的Facebook粉絲專頁今天凌晨張貼一則舊聞,標題是「挺廢死 林作逸:我是受害人 沒人願聽我講」,該則動態很快也被憤怒的留言淹沒。眼看著不少人評論林作逸「沽名釣譽」,有人則表示「通常是受害人的都不會公開自己的名字,你有聽過慰安婦在說自己是誰的嗎?炒作新聞的笑果居多」……

我身為這則報導的撰文記者,認為有必要出來釐清一些事情。

首先解釋這篇報導的由來;去年4月29日法務部處決5名死囚後,當時還任職於《風傳媒》的我做了一系列專訪,這篇是其中之一。那時,我與另一位受訪者聊天,剛好聽說有這樣一個案例,我就主動追問並聯繫林作逸老師,請他答應受訪。

因此,假使不願看見任何有關廢死的言論出現在新聞媒體上,該辱罵的對象是我,不是我的受訪者。如果我的撰寫能力不夠優秀,無法讓廣大讀者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該批評的對象是我,不是他。

再者,既然受害人沒有做錯事情,為什麼要感到羞恥,不能說出自己的名字?拿「慰安婦」來類比的網友,只是同時傷害兩個族群,秀性別意識的下限秀到海溝。

有些網友的憤怒則在於「為什麼你選擇原諒被害人,就要求別人也要原諒」,但林作逸的訪談中,從來沒有說「我希望、我呼籲其他的受害人(家屬)也原諒兇手並支持廢死」,他只是講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對於刑罰政策的看法。

如果這個高呼正義、支持被害人的社會,連一個被害人說出他的真實心聲,都感到被冒犯而妄加指控,維護的到底又是什麼樣的正義,支持的又是被害人的什麼、哪些被害人?說穿了,這個社會根本不允許被害人有他們自己的看法,除非那個看法與多數人的一致,符合角色期待的被害人才是被害人,不符合的被害人彷彿比兇手還可憎。

對於林作逸的看法,有些網友認為那是太清高的神話,有些人則抨擊為鬼話,「那是你自己的選擇,我選擇不聽你說的」。是啊,這個社會從來就是選擇性地同理,選擇性地安慰,可是受害人的情感應該長什麼樣子,難道有唯一的規格、標準嗎?就算有,不符合的被害人到底又何罪之有呢?

林作逸身為被害人家屬,卻因為寬諒加害者,遭到網友嚴厲批評。(王立柔攝)
林作逸身為被害人家屬,卻因為寬諒加害者,遭到網友嚴厲批評。(王立柔攝)。

在《風傳媒》的臉書上,最怵目驚心的是這樣一則留言:「新北市國小老師林作逸贊成若有人殺他的話得免除死刑?那林作逸隨時得當心自身安危囉!因贊成沒死刑而被兇殺的人,死後可別在閻羅殿裡喊冤。」這種「你不支持死刑,那你就活該被殺」的死亡威脅,跟殺人犯的口吻似乎也相差無幾,我不曉得是哪一款「支持被害人」的心態,才能支持到這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