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災難中見識了一個國家的文明

2024-01-08 05:30

? 人氣

日本石川縣鹿島郡的災情。(美聯社)

日本石川縣鹿島郡的災情。(美聯社)

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元旦發生7.6級強震,造成多處建築物倒塌。根據《NHK》報導,截至5日中午, 92死242人下落不明石川近3萬戶停電。海南廣播電視台主持人肖程皓於事發當日上傳一段短片,並稱日本此次強震是「報應來了」。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一月二日立即發布聲明停職肖程皓,並命其下架該段影片。天災受創不該有幸災樂禍的心態,同情心同理心人皆有之,難怪被停職,新聞記者本於職責只要把事實報導出來即可,不要參雜自己的感情和看法,那才會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報導。身為記者一不小心就會把一個人或一個公司因報導偏頗而讓人受害甚至公司破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流年不利,元旦剛發生7.6級強震,不幸事件接著來,隔天1月2日,羽田機場發生飛機碰撞事故,引發大火。日本航空的516航班2日傍晚在羽田機場與海上保安廳的運輸機碰撞起火,幸好機上367名乘客、12名機組員,全員撤離、其中17人受傷;不過海上保安廳準備運送救災物資到震災地點的MA722,機上6人有5人被確認死亡,機長重傷送醫。

日本與台灣都是島嶼也是地震頻傳地帶,日本遇到的事故有可能也會發生在台灣,所以未雨綢繆很重要,記得台灣921大地震也是很嚴重但我們國人展現驚人的團結合作,當時全球的晶片立刻上漲而且還擔心一年內無法正常供應,結果出乎預料的不到一個月內完全恢復,震驚全球。

而這次的日本災難也讓世界刮目相看,就以7.6級強震而言接著海嘯,但日本的建築物倒塌的和人員死亡的並沒有一般專家預測的多,只要原因自從311災後建築都以「保護人」為標準,2011年的311大地震,對日本來說是少見的複合式災難,包括地震、海嘯、核災陸續襲擊,從大地震的經驗中,日本政府也發現在特大型天然災害之後進行災區重建時,雖然有《激甚災害法》、《災害弔慰金法》、《被災者生活再建支援法》、《都市再開發法》等各種法令來應對,但由於分野太細,行政機關執行起來仍有遺漏,且耗時耗力。也因此,為了整合各方資源以進行復舊,讓災民們儘速恢復原本的生活,日本政府在2013年另外制定了《大規模災害復興法》,將大規模災害提升至國家等級,除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之外,也可制定特別法規,針對單一大規模災害,進行救援與重建。法令的與時俱進,也讓日本強化了指揮系統,健全防災與救災體制,並以更嚴苛的法令保障建築與都市規劃的安全性。這些經驗都顯示了日本在各項防災上所做的努力。

台灣從921大地震後也是重新制定建築法規,《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這二規範新版本重疊後的時間,愈後面的時間蓋出來的新建築愈有防震力。前者特別把「地盤影響」納入變因,該次修正於2006年1月1日生效;後者著重於鋼筋綁紮等工法,2003年1月1日實施之初,包括箍筋135度彎鉤等觀念都已包含其中。同樣是地震頻傳的區域日本的做法值得學習,預防勝於事後的補救!

再談日航客機碰撞海保運輸機!羽田機場跑道大火:民航機379人全員撤離,海保5死1傷。此次空難日本的表現讓全球驚豔,可套用電影情節「不可能的任務」,他們怎麼做到的呢? 乘客說:「沒有明確的逃生廣播」NHK報導,一家三口共同搭乘516航班的一名女性乘客表示:「發生了巨大的衝擊,我認為降落時的操作相當顛簸,但從未想過會發生事故。後來感覺到有煙味,然而機內廣播只是指示大家身體壓低。在混亂的情況下,並沒有明確的『逃生』廣播。是因為前方的乘客移動,我緊隨其後才成功逃生。」此事件筆者得到一個看法:日本平時的防災教育訓練做得很踏實,預到空難服務人員不驚慌,然後依序引導乘客盡速離開,危機處理做得夠明確,生命擺第一行李不要拿,井然有序,從這次的空難再度證明日本文化水平的高度。

記得311複合式災難時,他們表現的可圈可點,借用胡晴舫記者寫的《人在東京大地震》:「東京各大樓即刻開放空間,供應茶水毛毯,讓民眾入內避難,便利商店免費提供飲食,商家主動在門口擺上熱湯。夜幕降臨,溫度驟降,有些災區下起雪來。沒有了大眾運輸,許多東京上班族嘗試在寒夜徒步回家,六本木到新宿一小時,到橫濱大約八小時。全城塞車,車燈閃亮如聖誕燈飾,不聞一聲喇叭。兩旁夾道魚貫人群,井然有序,不推不擠,好像剛從武道場散場回家的演唱會觀眾。渋谷車站前擠滿回不了家的群眾,巴士停駛,地鐵站鐵門拉下,一向把手機當身體器官般依賴的東京人在公共電話前大排長龍,等著跟家人報平安。沒人掄起拳頭敲打鐵門,沒人哭泣喊叫,沒人趁機大發政治議論。縱使滿坑滿谷都是人,那個夜晚,平時吵雜震天的渋谷車站卻安靜得有如一座露天教堂。」一位在東京遇震的大陸民眾甚至說:「如果有世界末日,願意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平靜面對。」

人性的尊卑,往往在大難降臨的時刻才見出真章,日本社會也在這次震災和空難中再讓世人領教了它的深度。

*作者為退休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