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電行不行?超越藍綠的缺電焦慮

2024-05-27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民進黨政府持續推動「2025 非核家園」政策,並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以補足供電缺口,但台灣產業結構高度仰賴耗電量大的科技業,再生能源又無法作為可靠的基載電力,使得產業界一直有嚴重的「缺電」焦慮。(取自工研院臉書)

作者認為,民進黨政府持續推動「2025 非核家園」政策,並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以補足供電缺口,但台灣產業結構高度仰賴耗電量大的科技業,再生能源又無法作為可靠的基載電力,使得產業界一直有嚴重的「缺電」焦慮。(取自工研院臉書)

民進黨政府自 2016 年上任以來,持續推動「2025 非核家園」政策,並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以補足供電缺口,但台灣產業結構高度仰賴耗電量大的科技業,再生能源又無法作為可靠的基載電力,使得產業界一直有嚴重的「缺電」焦慮。如何滿足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同時兼顧能源穩定與經濟成長,是台灣當前能源轉型討論中最關鍵的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隨著核三退役時程逼近,核電議題又重新浮上檯面,儼然成為核電意見領袖的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近日頻頻公開呼籲新政府使用核電,更在一篇與風傳媒的專訪中反駁台積電為「吃電怪獸」,認為「把電用在晶片製造,是進步國家的象徵。」

「台積電不該被形容為吃電怪獸」 童子賢:把電用在晶片製造是進步國家象徵

「台灣淨零轉型像中共搞大躍進!」童子賢揭真相:不用核電,3分之1平地得鋪光電板

「不要妖魔化核能!」童子賢揭烏克蘭連年戰火卻未斷電 關鍵就在核電

鋼鐵和石油業「耗能量」大於「吃電怪獸」台積電?

童董事長認為,雖然台積電耗電量佔全台 12.5%,但如果將煤炭、原油等能源的使用當量也納入計算,則傳統工業如中鋼、台塑其實比台積電還要耗能,因此科技業不該被形容為「吃電怪獸」。

但童董事長似乎誤解了能源使用當量的計算概念。中鋼和台塑確實使用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不過他們並非把煤炭和石油當成發電的能源燃料,而是分別用來作為煉鋼或是提煉石化產品的生產原料,把中鋼和台塑的煤炭和石油使用量算作「能源使用量」、進而宣稱他們比台積電還耗能有失公允。

許多人認為政府應該專注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將資源集中投放,卻忽略了政府扶植特定產業還有國家安全、未來發展等考量,例如過去的汽車業、離岸風電、潛艦國造等。而鋼鐵、石化和水泥可能不是最賺錢的產業,卻是支撐其他許多行業的基礎工業,況且產業結構多元才有能力抵抗外在經濟衝擊,穩定台灣經濟發展。

台大報告:台灣不是真缺電,但正經歷轉型期的管理陣痛期

童董事長等新型核電倡議者,不見得是堅定的擁核派,他們只是希望解決台灣「既乾淨又穩定」的電力需求難題。可是台灣現在真的缺電嗎?

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長期追蹤台灣電力問題,在 2022 年《臺灣缺電風險分析》報告中,統計了 1999-2022 年大規模停電主因,其中 2015 年以前以颱風造成硬體事故最多,近年來則多為人為操作失誤產生。換句話說,台灣電力穩定的主要風險並不是缺電,而是人為因素產生的「電力調度管理風險」。

臺灣缺電風險分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