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裡傘外》選摘(2):「宅女,上街吧!」

2015-02-19 05:10

? 人氣

葉寶琳考上香港大學社工系,進入社工系後,認識了更多香港這個繁華都會下的邊緣人,她連初戀男友都是有精神情緒障礙的人,典型的社會邊緣者。對葉寶琳來說,這次戀愛經驗讓她更快速地進入的這群人的生活狀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界覺得他們是傻的,其實不是,他們只是有一個不同於主流社會的邏輯,沒人傾聽罷了。」

畢業之後,她短暫當過記者、立法會議員助理,還參選了03年的區議會選舉。跟朱凱迪一樣,她也在2005年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時,加入「獨立媒體」,原本她只是記者寫稿,後來卻被這群抗爭者感動,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跟他們一起行動。

2006年,葉寶琳跟他的夥伴們參加了天星碼頭的告別晚會,「那時候有一種鬱悶,覺得如果大家都認為這麼捨不得,為什麼不像政府要求保留下來。」

「我還記得那是發生在06年的12月,朱凱迪跟陳景輝他們看到民主黨去碼頭外抗議,抗議完就走,拆遷工程仍在進行,他們覺得非常諷刺,後來林輝打電話給我說,他們跳進去工地了,得快點找人來幫忙聲援。」葉寶琳馬上去蒐集物資、搞集會、聯絡泛民主派議員,向政府表達訴求。此時她的運動天份與善於溝通的人格特質已經開始展現。

保衛皇后碼頭的那段日子,帶給葉寶琳許多快樂的回憶。她週一到週四下班就前往碼頭,週五下班後更是直接住在佔領區內。

「05年韓農在香港的抗議帶給我很多啟發,我們在皇后碼頭時,多了許多直接行動,就是來自他們的理念。我們在那裡佔領搭帳篷,在那裡用流動廁所,一日晚上的守夜,我們在帳篷睡覺,結果被叫醒,周潤發來了。」

周潤發來到佔領區的意義,並不僅是他是大明星而已,而是香港社會主流的代表人物中,有人願意公開的簽名,支持他們的行動,認同這場行動背後的社會價值觀。

葉寶琳回顧這場運動,她認為這場抗爭解決了她從九七後一直存在的問題:「我們香港市民到底能不能說出自己的聲音?」

「羅永生在檢討時說,我們這些行動有三個主題,人民規劃、公共空間、解殖,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解殖。我們香港人需要提出面對中國,必須表現出我們的主體。當時舉行了一個活動,我們仿照過去英國皇室跟歷任港督在皇后碼頭上岸的情形,只是將上岸的人變成各個階級背景的香港人,包括了幫傭、新移民,傳達出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要做香港的主人,這是一種開放本土的想法。」

在保衛菜園村的抗爭中,因為參與的人多,不同背景的組織共同組成了「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以此為平台,負責舉辦大型集會。葉寶琳是大聯盟的核心成員,也是對外發言人,她居中協調的統籌能力,在這場運動發揮得非常好,媒體也喜歡找她,她因此成為知名人物。不過,立法會最終撥款通過後,他們解散了立法會廣場的集會,這招致許多的批評,知名度最高的葉寶琳,當然也受到了批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