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裡傘外》選摘(2):「宅女,上街吧!」

2015-02-19 05:10

? 人氣

從皇后碼頭到菜園村,陳允中跟這群青年成為戰友,更理解這群香港青年:「陳景輝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很有自己的主見,演講非常厲害,很有感情,他不受支配,但會自己找到最好的發揮位置;朱凱迪心思縝密,有領導能力,專注力很夠,是一個出色的軍師,但是人際關係不好,容易發脾氣罵人,BOBO(葉寶琳)則不同,她可以將大家從政治到社運串聯在一起,主持大型會議,凝聚不同意見,是很有魅力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允中認為,從事社會運動需要政治溝通,需要議會力量,也需要拉近不同團體,但許多社運人非常排斥政治。朱凱迪跟葉寶琳則理解陳允中的意思:「當時,朱凱迪就會幫忙蒐集資料,葉寶琳則跟我一起去立法院遊說。」

「皇后碼頭到高鐵,是同一批人馬就明顯感受到成熟度完全不同,不僅是衝撞,還有整體的想法與不同的分工。從行動變成運動,從衝擊行動變成個運動,運動要建立群眾,軟化敵人,跟不同團體合作跟長期耕耘。反高鐵就成為這樣一種運動,不僅是衝撞跟悲情,有許多說服的過程,讓市民跟立法會都站在這一邊。」

陳允中認為,皇后碼頭運動對香港的發展很重要,只是更多人記得反高鐵運動的成功:「皇后碼頭是奠立了保育論述,過去報紙在A14版是講地產規劃,現在多了保育,變成了A1新聞。大家至少會說,發展不是硬道理,還要兼顧保育。現在講保育的正當性很高,政府會怕,知道這個議題社會上有很多人支持,會把它當一回事情來看。」

批評者說,你們做的東西都失敗,陳允中回應,是,皇后碼頭沒有保住,但是建立社會一個新的共識、新的價值觀,不是成功嗎?就算政府沒有相信保育,但總會知道那是炸彈,不能說拆就拆。

「反高鐵、護菜園村也是一個保育議題。香港開始思考,我們該不該有鄉村,該不該有農地,還是全部應該城市化,也開始去探索農業過去在香港的發展變化。現在東北,已經有成熟的力量去保護東北,保護鄉村,保護農地。」

陳允中說,這些抗爭者的共同點,就是反發展主義。拚經濟不是唯一重要,但是拚生活也重要。而他最感到欣慰的是,這一代的社運青年,已經非常成熟,並且繼續傳承下去,他說:「現在從行動到了運動,運動是蓋一種建築物,我們做的最大的貢獻,民主的建築建起來,所有社會抗爭都是民主抗爭。有右派的人批評,有老左的人批判我們是資本主義民主,都沒關係,做各自想做的,這個地方就會改變。」

〈抗爭之後〉

反高鐵抗爭之後,香港出現更多願意投身公眾事務的年輕人,無論是政治運動還是社會運動。2012年,當時還是高中生的黃之鋒在網路組成了「學民思潮」,反對政府設立洗腦的國民教育科,他們在努力一年之後,號召了十二萬人,在政府廣場集會抗爭,最終獲得成功。這樣一個年輕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與政治意識呢?黃之鋒跟我說,他的政治啟蒙就是來自反高鐵運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