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中小學習評量,是解決升學壓力的特效藥或是安慰劑?

2018-04-17 05:30

? 人氣

因此,要想實施標準本位評量,教育部必須先有體認,這不單單只是改變評量方式而已,而是牽涉到所有中學教育制度的大變動。首先是教師工作的巨幅增加,如果貿然實施,一定是現場老師的大災難。如果不在增加教師員額、減少授課時數和減少班級人數上做大幅改善,要不就是窒礙難行,要不就是虛以委蛇草草交差,這樣對改善教育無濟於事。紐西蘭已經遭遇到教師員額不足與要求教師大幅加薪的聲浪,就是一項警訊。其次,對家長與學生的宣導和教育要徹底。紐西蘭除了由學校、老師宣導國家標準的內容,也透過網站、發送宣導手冊來增加家長對評分標準的了解,因此家長可以知道學生是如何受評鑑,何時受評鑑,評鑑的內容與等級等等。如此對改革的阻力才會變小。第三,學科鬆綁,不是只有國英數自歷地生公才是科目,台語、客語、越南語、泰語、印尼語、登山、修自行車也通通要算學科,像是在澳洲中學,光語言課程就承認65種。而學生也要能自由選課,打破年級班級的限制,也就是班級導師就不再存在,或是功能式微,所以這會是學制設計的大變動。而學科鬆綁本身也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傾向選擇容易的科目,只求畢業即可,如此對未來能力不一定有幫助。第四,要成立專責的評鑑機構,如紐西蘭的NZQA,專門負責全國的評鑑工作,他們的工作除了出考題、安排考試之外,還要到各校去監督校內評鑑的水準與過程,以期達到全國一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樂見台灣中學教育走向更鬆綁、更多元的作法,也期待適性發展理念的落實,但是要完成這些事,配套措施必須考量完善。國際上已經有許多實施標準本位評量的例子,相信教育部也已經經過審慎評估。總之,不可能單單改變評量方式就期待達到教育部所希求的效果,在這條路上,要走的還很漫長。

*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