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為什麼「八六」海戰慘敗救了蔣介石的命?

2018-03-18 07:20

? 人氣

7月14日,蔣介石主持海軍戰備檢討會,指示應加強對共軍南北艦隊的作戰準備,要海軍多研究「如何誘敵海軍決戰」。他又指示黎玉璽參謀總長「海軍應對當面大陸沿海岸進行偵巡,以偵測共軍之反應動態。」[15] 會後,根據蔣的指示,海軍總部策訂「蓬萊一號」計畫,經國防部協調後,確定由空軍協力支援,由陸軍派遣特種作戰部隊,前往自泉州至潮汕一帶沿海,進行地面偵察任務,以測試共軍的反應。7月30日,國防部頒佈作戰命令,要海軍派艦護送陸軍特情人員突擊東山島,限定8月6日完成。[16] 可見,「八六海戰」起因是蔣介石要求國軍海陸空配合去大陸沿岸偵測共軍反應,以利D日的反攻總決戰準備,而D日就在8月6日至9月初之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月28日,蔣介石去高雄林園視察國軍最精銳的陸戰隊第一師,他與陸戰師的全體官兵合影,勉勵部隊要有成功成仁的決心。蔣介石對官兵強調「我將統帥的生命交給大家,希望努力達成復國的使命!」[17] 這句話可不是喊口號,蔣心中很清楚,他在孤註一擲,如果失敗,他會老命不保。可是,7月26日,蔣介石聽取蔣經國報告他視察金門軍隊結果,「對於登陸與訓練尚未充分完成爲慮」。7月28日,再度聽取蔣經國報告「陸軍登陸先後各師戰備,發現重要缺點」。7月29日,蔣介石因「戰備不實與劉安祺消極怕戰情緒,殊非所料」,遂決定「調換動員,擬改移一個月」,以期對「充實戰力或較有益」。[18] 7月30日,蔣介石主持作戰會議,指責「陸軍作戰部隊並無作戰的準備」, 劉安祺很生氣,與蔣當眾爭執起來。[19] 劉安祺當時是陸軍總司令,他「消極怕戰」,問題就嚴重了。7月3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巡視金門,考量反攻勝算之程度,感覺無甚把握。... 反攻行動有計畫但未能確定日期,而督導戰備已至最後時期,考慮作戰成敗得失,亦以此為最切。」[20] 可見,臨門一腳,蔣開始猶豫起來了。

1944年6月6月,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成為迄今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取自維基百科)
「蔣心中很清楚,他在孤註一擲,如果失敗,他會老命不保。可是,7月26日,蔣介石聽取蔣經國報告他視察金門軍隊結果,『對於登陸與訓練尚未充分完成爲慮』。」(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8月1日和3日,蔣介石兩度與從美國趕來的克萊恩會談。蔣說「自共匪第二次核子試爆以後,我軍民心理上都有空前的恐懼和憂慮」,而共匪只要三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滅臺灣,因之我們不但不能再等一年,就是半年亦等不及了」。[21] 蔣介石告訴克萊恩「我們反攻行動不希望美國公開贊成,亦不希望美國事前有所承諾,而只希望其諒解我國求生存,求自由之迫切心情而已。」克萊恩只是勸蔣「觀望待機」,重覆美國反對蔣單獨行動的一貫政策。[22] 蔣會後自記「吾人希望其對我反攻諒解和默認之想法,皆成泡影。」[23] 蔣認為,綜合克氏的各種說法,「皆為延誤反攻之遁辭,並無有一點放我收復大陸之意」。[24]不過,蔣沒有明白告訴克萊恩自己打算几週之內就發起行動,所以美方並沒有對蔣的談話特別警覺。克萊恩向白宮報告,蔣介石比正常情況顯得更加激動,蔣可能擔心,除非他表現出正積極地與中共作戰,他對臺灣的控制將會減弱,因此,蔣又重提「反攻大陸」。但克萊恩認為,自己的訪問似乎增強了蔣介石的自信,為他內心美國已將其一筆勾消的擔憂提供了一個健康的逃生閥。[25]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