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為什麼「八六」海戰慘敗救了蔣介石的命?

2018-03-18 07:20

? 人氣

8月5日晨,海軍副總司令馮啓聰根據「蓬萊一號」計畫,下令巡防第二艦隊司令胡嘉恒率劍門、章江兩艦出發,秘密護送陸軍特勤隊突擊東山島。8月6日上午,蔣介石主持作戰會議,會中黎玉璽報告劍門、章江兩艦與共軍遭遇並發生海戰,但黎當時還不知道兩艦都已沉沒。會後,蔣介石再聽取海軍總司令劉廣凱報告海戰經過,劉指責空軍虽偵察到共軍的進攻艦隊,但因黎玉璽預令空軍,不得其命令不准轟炸,故未對敵艦投彈,錯失戰機。蔣認為「如我空軍當時對此艦投彈,至少可阻止其向我艦進擊,則我兩艦自可得救安全也,而黎竟限制其轟炸,殊為可痛。」8月7日,蔣獲悉劍門、章江兩艦被擊沉後自記「特憂我海軍負責之黎玉璽,劉廣凱無知,無能,不能再負其反攻戰爭之重任;而又憂無人可為之,繼任者更愁幹部之缺乏,不知前途之如何結果矣。」[26] 不過,蔣介石當天依然覺得,此次無端之災「究為利害或因禍得福,不能預料,但余不因此以改變反攻原來之決心與計畫,乃督導積極實施也。」[27]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當蔣介石了解更多「八六」海戰慘敗的事實後,他認識到國軍參謀總部與陸海空三軍協調配合能力的重大缺陷,自信心開始動搖。8月14日,他開始「考慮反攻展延一年時間之後得失」。[28] 8月21日,他又記「考慮反攻行動之延期的利害得失甚切,此為本身作重大政策之決定也。」[29] 蔣介石拿不定主意,就去日月潭休養一週,「對反攻時期與國家存亡,以及個人責任,作一次深遠之考慮。」反復思考時,他對「美國與強權自私,不知利害,不分敵友,而且以友為敵,欺善怕惡,畏共避戰,以及其對越戰之無知盲目,自以為是之愚笨行為,不勝痛苦。」最後,經過一週「熟慮深思之後」,8月28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沉機觀變」四字,決定「對反攻時期作重大之修正,任由美國自蹈共匪之陷阱,以彼美愚昧而又狡詐,無法使其回頭猛醒也。」他又「自定『埋頭苦幹,積極備戰,充實武力』,而作第二次從頭做起之打算,以保留國家民族一線之生機而已。」[30] 8月31日,蔣介石下令撤換了陸海二軍總司令劉安祺和劉廣凱。當天,他在本月反省錄中說明「海軍劍門、章江兩艦在東山島突擊,被匪艇多艘圍攻而擊沉,官兵殉國者一百七十人,不勝悲痛,乃命該劉廣凱總司令辭職,此實為我反攻計畫是否展延之動機也。」[31] 蔣「對反攻行動是否延展之問題考慮至切,此乃革命成敗,國家興亡之重大問題,故在此最後關頭,不能不作最後之考慮也。」結論是「反攻復國大計,自應重加研討,不必如過去之急促, 乃有沉機觀變之餘暇,時間亦不必如過去之冒險進擊,獨當其衝矣。」[32] 蔣介石8月28日和31日這兩段日記,記錄了他1965年中戰略思想的重大修正,從此,他放棄了主動反攻大陸的國策,改採「沉機觀變」以保留臺灣生機的戰略。不過,除了蔣經國以外,他當時恐怕沒有將此重大改變告訴任何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