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觀點:中國為何將保障自由主義世界秩序?

2017-04-13 06:40

? 人氣

參考前述華勒斯坦的觀點,則英國的「衰退」亦即「去集中化」的階段,其後是「崛起」,亦即「全球戰爭」的階段;戰後是美國霸權作為「世界強權」的「成熟」的階段,而自1970年代前後,美國霸權則開始進入「去合法化」的「衰退」階段。結合兩者的觀點,則廿一世紀之初,既是新霸權的「崛起」階段,也是可能導致「全球戰爭」的時代。如何看待新霸權的可能崛起,以及「全球戰爭」的可能前景,乃成為霸權理論所必須加以關注的核心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產業興革與霸權週期

對於他們的宏觀的霸權興衰分析,其實得從領導國家產業類別的興衰加以理解。例如荷蘭與英國兩個曾經的霸權,都是先在工業上、其次在流通領域上獲得優勢,之後才在金融業上獲得統治地位;而此一金融優勢既來得較晚、也失去得較晚。

從荷蘭與英國的經驗,失去工業與流通領域的優勢之後,軍事的優勢將逐漸喪失,且金融領域的優勢也難以長期維持。也可以認為,工業的發展堪稱崛起的先聲,流通領域的控制與霸權的走向勝利是相伴隨的現象,金融業的主導地位意味霸權的成熟,但金融業的成熟卻可能意味著之後工業競爭力的「衰退」。

到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之前,雖然美國由於軍事負擔與經濟危機,進行單方行動的能力受到損害,但多數美國學者仍認為美國將遙遙領先,諸如中國等挑戰者在數十年內,無論政治、軍事或者經濟,都仍無法挑戰美國,單一霸權的長期化成為美國的主流思維。輿論為此在意識形態上歡迎「歷史終結論」,在國際地位上提出「注定領導」,在全球經濟安排上指出「帝國」的建立。這種美國作為最後一個霸權的觀點因此也主張,在美國之後,就不再會有繼起的霸權,因此進入超霸權(Ultra-hegemony)的時代,得藉由一個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網路繼續維持秩序。

中國崛起顛覆美國霸權

然而,美國的霸權卻似乎不可持續。倘若細看工業、流通業、金融業這三個方面中國目前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就會感到美國人的霸權夢,恐怕已到夢醒時分。

在工業上,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4年全球製造業總產值約12.6萬億美元,中國大陸就超過3.7萬億,歐盟不到2.6萬億,美國不到2.1萬億,日本更只有8500億。雖然中國的製造業仍有很大向上提升空間,但中國挟其本土市場優勢,有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其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環節的地位,甚至令德國都感受到壓力

目前相關的報導分析已經不少,基本態勢是當已開發國家的產業陷於停滯,中國工業還在高速增長,中國2015年工業產值已經是美國與日本之和,2025年中國工業產值可能將超過所有已開發國家之和,人均工業產值將達到西方平均水平。華勒斯坦強調霸權的關鍵不在於工業化,而在於擁有先進的壟斷部門,而中國的工業化正是不斷打破既有已開發國家在各種產業上的壟斷的過程,且最後勢將衝擊美元的金融霸權地位。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包淳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