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登上《辛德勒的名單》,猶太人才有機會存活下來,否則只能身葬在咫尺外的毒氣室中

2015-10-10 07:00

? 人氣

集中營正門上用德文寫著:勞動帶來自由,是多麼諷刺!(圖/時報文化提供)

集中營正門上用德文寫著:勞動帶來自由,是多麼諷刺!(圖/時報文化提供)

我凝視著集中營的正門上,用德文寫著的那句口號:「Arbeit macht frei (勞動帶來自由)」——多麼的諷刺,進到這個集中營的人,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

看報紙的報導,原來當年在辛德勒(Oskar Schindler)的工廠中最年輕的一個猶太人,也在二○一三年過世了—他叫萊昂.雷森(Leon Leyson),享年八十三歲;一九四三年他幸運地進入工廠時才是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個子小,要站在箱子上才能碰到機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是一千一百多個不幸的幸運兒之一。不幸,是因為他們剛好在那個時代在波蘭生為猶太人,碰上了在二戰中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的納粹政權;幸運,是他們竟能在波蘭第二大城巿克拉科夫(Krakow)的隔離區(Ghetto),被辛德勒挑中成了工廠員工,免於死在咫尺之外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內的毒氣室之中。

2
世上最大的納粹集中營。(圖/時報文化提供)

能成為「辛德勒的名單」上的其中一個名字,在那個時代,大概是無與倫比的好運氣。辛德勒本是個想發戰爭財的德國商人,也是納粹黨人;而在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中沒說的是,他甚至曾經因為間諜罪而被捷克政府拘捕。他看準了剛被占領的波蘭勢必充滿商機,於是隻身來到克拉科夫;而事實上他也確實是個撿現成的,半買半搶地接管了本來由波蘭猶太商人擁有的工廠。不只如此,根據納粹黨在德國多年來對待猶太人的往績,他知道在波蘭這個新占領區內,他更可以以超低工資得到猶太勞工為他工作。也許,如果當時他突然死了,在歷史上他只會是一個助紂為虐的納粹奸商;然而,他的良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且先看看坐落在這間工廠的不遠處,那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世上最大、殺了最多人的納粹集中營。一九三九年德軍占領波蘭之後,開始物色地點興建大規模囚禁和殺人的設施,最終在這個既遠離巿區卻又有火車路軌經過的地方,興建了這個後來殺了超過一百萬人的鬼地方。死的人當中,有的人未到達營地就已經死了,火車運來的不是人,而是堆滿一個個車廂的屍體;有許多人死在毒氣室之中—他們被告知是要去洗澡,脫光了衣服走進房間內,噴出的卻是致命毒氣;不用二十分鐘,慘叫聲慢慢變成呻吟,再變成無盡的沉默。

還有許多人,在營中死於勞役、毒打、寒冷、疾病、實驗,然後成了一個一個再無法離開的名字。今天已變成了博物館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中,記錄了這些名字和臉孔,他們的命運無法自主,被扼殺在極端的民族主義者手上。過去的囚室,許多都改建成了各國各族的被害史展覽館,波蘭、法國、俄羅斯、匈牙利……每一個展館都是成千上萬生命消失的故事。展館中,有遇難者的相片和資料,什麼年紀都有,有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有打扮漂亮的少女、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更有帶著天真笑容的小孩子—就像你、我、每一個人一樣。他們的故事,就被中止於種族主義者挑起的仇恨和恐懼,只能永遠地留在集中營的歷史中。

3
博物館中紀錄著一些臉孔和名字。(圖/時報文化提供)

我凝視著集中營的正門上,用德文寫著的那句口號:「Arbeit macht frei」(勞動帶來自由)—「自由」啊,真是多麼的諷刺,實在與《一九八四》(●注1)中的那句「自由即奴役」異曲同工。然而進到這個集中營的人,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

反而在辛德勒的工廠,「勞動帶來自由」卻成了事實。本來只打算賺錢的辛德勒,做了一件在亂世中相當無謂的事,這件事叫「良心發現」—正如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睡醒了的人也無法再裝睡。在他眼前出現的鮮血和嚎叫,他無法裝作沒有看見,於是他用盡方法,把猶太人帶到他的工廠內當工人,讓他們免於被殺害的命運。後來柏林傳來指令,要軍人將當地的所有猶太人趕盡殺絕;於是辛德勒用盡能力和金錢,千方百計從納粹德軍手上「買」來了千多名猶太工人,這張「辛德勒的名單」,在那時,就是這些不幸的幸運兒的免死金牌。

到了最後,在德國投降之際,工人們死裡逃生,終於等到安全和自由了,辛德勒卻因為身為納粹黨成員而將被清算,於是他決定和家人離開工廠逃亡去。工人們向他告別時,送了他一只由金牙熔掉鑄成的戒指,上面用希伯來文刻著猶太教經典裡的一句話「救人一命等同救了世界」。電影裡,辛德勒收到戒指之後,竟然淚流滿面地深深愧疚—後悔自己沒有盡力去拯救更多的人。他哭著失聲地說:「如果我賣掉這輛車,可以多救十個……這胸針,可以多換兩個人……至少也能多救一個……我本來可以多救一個,但我沒有……」

這個耗盡家財、曾三次被納粹政府拘捕的德國商人,剛在死神手上搶回了一千一百多條猶太人生命之後,卻竟幾近崩潰地責怪自己沒能再多救一個人。

那歷史是怎樣對待辛德勒的呢?二戰結束後,他離開波蘭,三十年間輾轉又到了許多地方,可是運氣不濟、生意不佳、生活潦倒。然而,他亦無需如其他許多納粹黨人般面對世界的審訊,以及良心的拷問;反之,他得到一千一百人和他們親友後裔的衷心感謝、一個民族的高度讚頌,以及一部頌揚他事跡的電影,讓他所做的事廣為世界所知。他死於一九七四年,被葬於聖城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是唯一一個得到如此待遇的納粹黨員;而《辛德勒的名單》,也得到了七座奧斯卡金像獎,被譽為電影的經典之一。

今時今日的克拉科夫,是波蘭最重要的旅行城巿,除了漂亮的老城區和教堂,辛德勒的工廠以及奧斯威辛集中營,如今同樣成為了克拉科夫的景點;而每年一月,在克拉科夫這個美麗城巿,都會為二戰淪陷舉辦紀念活動。這一切,都在提醒這個世界不要忘記人性黑暗的恐怖,也別要放棄良知和勇氣。在那個時代,沉默也許是必要的,可是沉默不等於犬儒、不等於什麼都不做,人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盡自己的能力,做回一個有良知的人,為這個時代點一盞燈。

4
致命毒氣噴出後,慘叫聲慢慢變成呻吟。(圖/時報文化提供)

注1:《一九八四》為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於一九八四年著的一部政治小說,描述一個所有資訊,甚至於人的思想記憶都被控制的集權社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旅行是一場修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