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火燒連環船」現正熱映中...向輝煌歐洲說再見

2015-07-11 20:00

? 人氣

更何況,今時今日的游資氾濫程度,早已是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N倍以上,只要市場一有風吹草動,資金退潮或湧入的規模與速度肯定超乎想像,還有蠢蠢欲動的跨國炒手、立場各異的政府回應(如瑞典央行在希臘公投前夕閃電降息)等,這些都不是透過縝密妥善的事先準備,就能有效降低並控制損害程度的面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如果希臘不脫歐,這齣歹戲到底還要演多久?其他歐元區國家都在睜大眼睛看著,希臘若真能解除危機,其過程必將成為一套SOP(想法大概是「就算天塌下來,也有德國佬撐著」),這種代價無限的道德風險,應該也是讓歐洲領袖們對希臘傷透腦筋、投鼠忌器的原因之一。

影響對象

希臘脫離歐元區

希臘續留歐元區

希臘

重新取回貨幣發行權,
從根本解決經濟問題:
1.短期內恐跌落谷底;
2.長期或可恢復元氣。

躲在歐元區保護傘下,
繼續無尊嚴地仰人鼻息;
1.等待ECB與IMF援助;
2.無法徹底解決經濟問題。

歐元區

牽一髮而動全身:
1.歐元區形同瓦解;
2.波及脆弱的全球景氣。

漫長的處理過程:
1.希債危機歹戲拖棚;
2.可能引發道德風險。

歐元區與生俱來的致命盲點

持平而論,歐元區陷入目前這種進退失據的窘境,其實是當初滿心懷抱大歐洲主義、過度浪漫期待下的自作自受,禍根早已在2012年歐元正式成立時即已埋下。歷史殷鑑告訴我們,一個缺乏財政統一的貨幣聯盟無法持久,就算曾經光輝燦爛,最終也可能淪為鏡花水月。

第一個例子是創始於1865年的「拉丁貨幣同盟」,一開始由法國、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四國協議成立,後來西班牙、希臘等其他歐陸國家陸續宣布加入(德國拒絕),每一成員國根據特定重量,鑄照金幣與銀幣(金銀複本位制度),在西歐形成一個廣泛使用的共同匯率。該同盟成立之初曾為成員國間的資本流通、金融與商業往來、旅遊等帶來了極大便利。

但在1870年普法戰爭之後,戰敗的法國因巨額賠款導致黃金大量流出,無法維持黃金與白銀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德國、英國與南北戰爭後的美國,又另行建立單獨且容易計算的金本位貨幣,使得該同盟的其他成員國紛紛改採金本位制度,讓運作超過半個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終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畫下休止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