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吃甜食,健檢還是發現血糖超標!營養師揭「2錯誤飲食習慣」:小心吃出糖尿病

2024-02-08 11:00

? 人氣

通常這樣一餐吃下來,澱粉的攝取量並不亞於吃飯,只是「感覺起來好像沒吃飯」。此外,這種絞肉類食物肥瘦參半,飽和脂肪酸特別高,不利於心血管的健康,所以這樣的飲食方式並不比自助餐更好。相較之下,半碗飯搭配兩份蔬菜,再加一份清爽的清蒸魚、涼拌豆腐、滷雞腿等低脂高蛋白的肉類,這樣一餐均衡又低油,對血管健康也有好處。因此,米飯類不是不能吃,而是份量的問題。只要控制每餐飯量在半碗之內,仍然可以吃飯。當然,選擇高營養的雜糧飯比白飯更適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他每次吃水果的份量太多了。根據計算,他每次飯後吃三至四份水果,相當於攝取45~60克的醣類,等同於吃四分之三到一碗的米飯。因此,即使他沒有吃米飯,飯後血糖仍會飆升。建議他把水果分散到餐與餐中間食用,例如在中餐與晚餐中間當下午點心,且一次吃的水果量不能太多。此外,他不只能吃芭樂和番茄等水果,還可以吃其他種類的水果。例如,每餐飯後吃半碗水果(或女生拳頭大小)即可,這樣攝取的醣類約為15克左右。這樣他每天仍然可以吃到三份水果,只是將攝取的醣類分散,因此飯後血糖就不會飆升了。

養成「有效」的運動習慣

王先生最常做的運動是到學校操場快走,大約一週會去兩次,每次一小時,但如果下雨天或天氣太熱,他就不會出門運動,所以算起來一個月最多只能運動4至8次。然而,這種運動頻率和強度,嚴格說起來還沒有達到「有效運動」的程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週的運動頻率應達到五次,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且至少要有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喘)的感覺,才能達到一般成人標準的運動量。

因此,我建議王先生每週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就好。快走、慢跑或騎腳踏車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如果沒有時間外出運動或下雨天無法出門,也可以在家做阻力訓練或伸展操。一定要讓自己養成每日30分鐘的運動習慣,才能降低體脂肪並增加肌肉,有效代謝血糖,避免高血糖症。

對於某些上班族來說,可能無法每日抽出完整的30分鐘,或是有些體力較差的長者無法運動持續太久。此時可將一天的運動量分成2至3次,利用日常零散的時間湊起來滿30分鐘即可。例如上班場所原本坐電梯改成爬樓梯上樓,或是通勤時提早一站下車改快步前進,或是午休時間站起來做10分鐘的伸展運動,出門買菜時可以多繞一下路用快走。善用零散時間加強身體活動,也可以避免因為颳風下雨等氣候因素所引起的怠惰。

王先生目前才42歲,深知自己的健康才是家人的幸福,因此很努力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與運動頻率。他把水果的量改成一次吃半碗,一天只吃兩次水果,蔬菜量吃很多,並且挑選低脂的蛋白質,早餐也不會一次吃兩顆包子,變成麥片加上水煮蛋與黑咖啡。運動除了去操場慢跑外,一週有一次會在健身房使用重訓器材,盡量達成一週三次的運動目標,有教練輔助指導與監督,運動頻率比之前規律了一些。當下次再見到他時,他拿著標準的糖化血色素(HbA1C)給我看,並且表示體脂肪已下降到23%,成效非常好。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五倍,尤其是40歲以上與肥胖者需要特別留意。生活壓力過大時,也會讓人體無法有效運用胰島素,因此有家族病史的人,更應該提早注意自己的身體。定期健康檢查、保持愉快的心情與規律的生活習慣,培養運動習慣,才能避免糖尿病找上門。

作者介紹|營養師 廖欣儀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所碩士,曾經擔任板橋亞東醫院營養師、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講師、林口社區大學營養課程講師、德霖技術學院營養專題講座講師等。擁有丙級廚師執照,還是兩個小孩的媽咪。

時常受邀至校園、各大公司行號演講,內容包含健康衛教知識、均衡飲食、減肥減重、慢性病教育等,並致力於預防醫學。著作有暢銷書《就算天天外食也能瘦:14天減3公斤的懶人健康飲食與減醣計畫》、《這些餐澈底改變了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CuSER電腦人文化《吃出不老體質:逆齡飲食建議 × 超值14天抗老菜單 × 變年輕的健康實踐》。(原標題:已經都不吃甜食了,健檢還是發現血糖高)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