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講「我已經」,小心在公司黑掉!主管聽你報告,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進步空間

2024-01-03 10:40

? 人氣

常講「我已經」,小心在公司黑掉。(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常講「我已經」,小心在公司黑掉。(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我發現生活中有一些口頭禪很要命,不僅妨礙人際交流,而且還限制自身的成長。我總結了一些不好的口頭禪,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即使自己沒有這些問題,對教育孩子也有所幫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分享一個常見且要命的口頭禪─「我已經」。從一個生活案例說起:

「老闆參加企業家俱樂部交流會回來,聽到一個企業家成員分享了一條好的經驗: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可以利用招標的形式賣給出價最好的回收商。

老闆回到公司決定推行這條措施,就找來負責的採購部經理。

採購部經理聽完之後,脫口而出的一句便是:『老闆,我們已經這樣做了,用過的襯板與包裝盒都已經招標出售了。』

老闆聽了很不爽,拉高了嗓門:『包裝盒做了,污泥做了嗎?我們的污泥中含貴金屬,你招標了嗎?這些都是錢!去,拿一個清單給我,我要全部,所有!』」

沒有管理過部門績效的,看了上面的案例也許沒看出什麼不妥,反而覺得上司脾氣大,不講道理。這就是上司與下屬、老闆與員工之間的視角差異。

延伸閱讀:為何有些人特別好運?因為運氣有「複利效應」:年輕早點爭取,以後機會就更多

下屬在彙報工作時總是強調「存量」:我做了什麼;上級在聽彙報時一直關注的點是「增量」:我們還有什麼沒做好?表現在職場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平時不輕易讚美下屬,多以挑剔與批判性眼光評價下屬工作的老闆,其團隊績效往往很出色。原因就在於這樣的上司一直在抓「增量」,時時警惕不被下屬的「存量」報告帶著走。反之,一個被下屬的「存量」報告溫水煮青蛙煮熟的上司,昏昏然之間發現自己什麼績效都沒有。

「我已經」引出的話是一個句號,現在完成式,「已經」做了,後面就不需要再做什麼了。「我已經」是一種宣講模式,後面所述的一大堆關於自己付出的努力與過程,從組織績效的角度上看,上司其實不太關心「已經」發生的,特別是當他有新政要推行的時候,他說話的重心是尚未落實的,引出的話題是一個逗號,還未講完下屬就用一個「我已經」的句式給畫了個句號,這樣的下屬能被上司欣賞才怪呢。

上面案例中的場景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事實上,許多公司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這樣的無效溝通。最典型的就是KPI(關鍵業績指標)會議,每月的業務彙報會。部門經理一個個走馬燈似的上去做彙報,一個上午的會開下來,總經理要看的PPT有100多張,絕大部分是「我已經」的模式,80%–90%以上的時間在說每個人「我已經」做了的,這樣的會議成效不大。我要求下屬在周會上列出highlight與lowlight,即完成的與未完成的,除了適當的工作肯定,我將工作的內容重點放在尚待解決的lowlight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