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我是為你好」情緒勒索家人!醫師點出「4款問題父母共通點」:不要過度介入孩子的人生

2023-12-29 18:11

? 人氣

第二種後果則是為了自保,開始忽略父母的情緒,變得冷漠,甚至早熟。因為常常處在負面的情緒之中,進一步,就連自己的情緒也變成習慣式地忽略。這在心理學上,稱作「情緒失讀」(alexithymia)。長期忽略自己與他人的感受與情緒,就會變成一個冷漠、缺乏同理心,甚至有反社會傾向的人;長大後,自己也有極高的機率,成為情緒勒索、甚或家暴的加害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溺愛型父母」:

通常來自於匱乏、艱困的家庭,為了彌補自身的缺憾,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呵護子女。隨時擔心孩子在物質或情感上有所匱乏,覺得提供子女一切,讓孩子幸福,就是盡到父母的責任了。通常不論是非,一切向著自己的孩子。當然,這也常發生在隔代教養,也就是祖父母對於孫子女的關係中。

常見之對白:「來,吃這個!」、「會不會冷?小心感冒了!」、孩子撞到桌子跌倒了:「桌子不乖,我幫你打它!」、「要照顧好自己,缺什麼都可以跟媽媽說……」、「如果有人欺負你,爸爸一定幫你討回公道!」、「為了你,我可以犧牲一切!」

心中劇本:

我是最棒的父母,我要給你最好的……只要一切平安順利,你就會是最幸福的孩子。

問題:

「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社會上慘痛的例子,屢見不鮮。成長過程中,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受挫,都是寶貴的體驗與學習。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你的保護傘之下……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一旦要離開家庭,進入困難重重、競爭激烈的社會,將要如何生存?

醫學上也有類似的例子,隨著時代進步,現在的孩子大多成長在乾淨、清潔的環境,但各類過敏性疾病卻逐年上升。我們小時候,每天趴在地上打彈珠,吃蒼蠅爬過的東西,身體卻十分健壯。

除了環境的壓力,人際方面,外面的人也不會隨時都對你彬彬有禮。臨床上常見到,被師長罵一句、被同學推一把,就再也不願意去學校的孩子;談戀愛後,對方移情別戀,就尋死尋活……總之,成長過程中,培養出孩子對於環境壓力、對於人際衝突的適應能力,絕對是父母不可逃避的重責大任。

「忽略型父母」:

通常因經濟因素或家庭責任(如工作壓力過大或照顧老病家人)而心事重重、自顧不暇,或過早生育(自己也還是孩子)、罹患精神疾病,甚至有酒癮/毒癮、身繫囹圄,無心也無法照顧子女。輕則慣於敷衍、忽視、粉飾太平,重則情感淡漠、言談冷漠,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聞不問;甚至嚴重缺席,導致主要照顧者頻繁更動。

常見之對白:「我工作已經累個半死,你還要我怎麼樣?」、「小孩子幹嘛問這種問題……」、「又不會怎麼樣,別哭!」、「我已經夠忙了,你乖一點別來煩我!」、「又沒有人給你壓力,你有什麼好憂鬱的?」、「你難道就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嗎?」、「老天爺真不公平……我好命苦……」、「你這個討債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