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中國的經濟!」中國分析師自嘲:買到高收入、低獲利公司的股票,會很虧

2023-07-12 09:40

? 人氣

買到高收入、低獲利公司的股票,會很虧。(圖/Pixabay;作者/geralt)

買到高收入、低獲利公司的股票,會很虧。(圖/Pixabay;作者/geralt)

如果一家公司每年賺取大量利潤,這家公司會窮嗎?會的。讓我拿國家做例子。中國過去 30 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很快,而且毫無疑問,它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高速成長。但是中國人的財富並不會以同樣高的速度成長。原因何在?在環境惡化、貪官污吏的浪費及財富的外流等原因之外,低品質的成長是尤其值得關注的因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如,中國的城市每天塵土飛揚,建房子、修馬路,修了拆,再修再拆。這些「經濟活動」都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一部分,但是 20 年過後,這些城市還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而不是一個舒適的家園。也就是說,中國人每年收入很高,但財富很少。某智者曾半開玩笑的建議已開國家政府僱用大批工人,把黃金埋到地下,然後再僱用另一批工人把黃金挖出來,如此重複,以刺激就業和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該智者萬萬沒想到,幾十年之後,他的玩笑在中國變成現實。我們建豆腐渣樓房,便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拆的時候也要僱用工人,也創造國內生產總值,再建再拆,同樣創造國內生產總值。

可是,這跟股票投資有何關係呢?關係非常緊密!因為在我們的股市裡有很多收入高但財富少的公司。常聽到有人說,某某股票「才 15 倍本益比」,真便宜。可你認真想想,也許這家公司根本活不了 3、5 年。股民們買的實際上是一條慢慢下沉的船,5 倍本益比也太貴。像這樣下沉的船一眼望去,比比皆是。有些上市了,有些還沒有,有些聰明的企業主趁他的船尚未完全下沉時,趕緊上市,或者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他就跟股民大眾「分擔」了沉船之痛。很多夕陽產業玩的都是這個遊戲。

延伸閱讀:巴菲特挑股票,會看財報哪個數字?現金流有3種,這指標顯示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有些公司雖然不是「沉船」,但它們的週期性很強,今年明年賺 3 億元利潤,後年虧損 5 億元。談論它們今年或明年的本益比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對某公司在下一個週期來臨時的存在性有疑問的話,只能把它當「沉船」對待。

中國有大量的公司就像中國的經濟:收入高,但財富少。它們的銷售收入很高,但利潤很低,而且,可憐的一點兒利潤還被應收帳款占用了,所以現金流很少,甚至為負。這類公司雖然眾多,但還不是我討論的重點。

我所指的收入高但財富低的公司有兩類:一類是那些只會重複做同一種產品,而不會提升技能的公司,比如那些只會生產鈕扣但不會革新的企業。某一天大家都不再用鈕扣了,它就完蛋了,因為它至多只有「賣油翁」的手熟而已。另一類公司更隱蔽,它們要把每年賺的錢用來更新設備和技術,大搞研發,只有如此,才能生存。這樣的公司只有快跑才能保證不落後。它們雖然可欽可敬,但投資者要自問:能做它們的股東嗎?

大量的製造業和科技類公司都屬於此類。它們的利潤水準不錯,但很少有現金分紅,因為它們要再投資,也需要不斷的從股市中抽血,它們的淨資產收益率很高,令人佩服。在它們中偶爾也會冒出一兩個幸運者(比如微軟),於是股民萬眾便大唱讚歌,但忘記了兩個基本事實:第一,這一兩個幸運者的旁邊,躺著大批失敗者;第二,在幸運者脫穎而出之前,發掘它是很難的。

科技是人類進步的基石,但也常常是股票投資的陷阱。世界上不少科技公司每過幾年便發現它們的廠房、設備或失敗了的研發專案,需要因技術進步而沖銷壞帳註銷,或者花天價收購來的公司或資產要攤銷或沖銷壞帳,這樣的公司年年要對它們的複雜的「股東權益」作調整。大多數股民看不懂,只能看分析師報告中的資產或 Proforma 利潤成長率。

什麼叫 Proforma 利潤成長率?大意是指,在其他情況都不變的情況下的實際利潤的成長。可是,無辜的股民是否注意到,你的公司在過去五年花 8 億元建的那家廠現在因科技進步而過時了,要沖銷壞帳?而使股東權益縮小,人為誇大淨資產收益率。Proforma 的意思無非是說,如果公司在過去五年沒有花 8 億元蓋那家工廠的話,今天我們也就不需要為它沖銷壞帳,我們今年的利潤就會比去年成長 20%,而且淨資產收益率就會保持在 17% 的水準。

科技公司和製造企業特別喜好溢價收購,收購時出價高於淨資產的部分便在會計上成了商譽。公司管理層會告訴你:「雖然沖銷壞帳甚多,但如果沒有這個沖銷壞帳,本公司盈利成長和淨資產收益率還是傲人的。」當你做這樣的公司股東十年之後,你會發現,你既沒有分到多少紅利,也沒有多少資本增值,它每年的高收入不斷重新投入過幾年又要沖銷壞帳的建設專案,就好比中國城市的樓房建了拆,再建再拆一樣。你還是一個窮股民。

作者介紹:張化橋

中國最敢講真話、最有良知的分析師。

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自稱「湖北農民」。16歲邁入大學校門,23歲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1989年初,他赴澳大利亞留學,並執教三年。1994年轉戰香港證券市場,以「敢言」著稱,自稱「投資者的走狗」。曾任職於瑞銀、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現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香港上市公司民生國際(938.HK)首席執行官。

在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他的團隊連續五年(2001~200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其本人亦連續四年(2001~2004年)被《亞洲貨幣》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 但同時,因為敢言,張化橋曾多次「惹禍上身」。

1998年,張化橋在匯豐當中國研究部主管時,因發表「雙輸論」〈中國外匯太多,為何發外債?〉,反對中國財政部發行美元「揚基債」而被匯豐解雇(匯豐是「揚基債」的主承銷商之一)。但他一點都不介意,更是聲稱這是分析師生涯中最光榮的一個片段。

2002年,他發表質疑紅籌公司格林柯爾的報告,因此遭到了起訴,隨後,他對另一個紅籌公司歐亞農業(沈陽荷蘭村)的質疑,也差點為其帶來另一場訴訟。當然,這兩個公司現在都已經不復存在。

對於自己的敢言,他一直無悔。即使被罵「黑嘴」、被起訴,他仍然執著於「怎樣想就怎樣說」的信念,因為,「要保持分析員的獨立性」。2003年,他是推進中國OFII成功的干將之一。2006~2008年,他擔任紅籌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營運官,為業務轉型和股東增值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中國第一分析師打磨十七年的股市眼光,最誠實又直白的洞悉市場真相》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