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叫外送、搭計程車真的是浪費嗎?哈佛教授告訴你,為什麼要用錢買時間!

2023-05-19 16:55

? 人氣

花錢買時間,減輕壓力、賺回快樂!(示意圖/取自photo-ac)

花錢買時間,減輕壓力、賺回快樂!(示意圖/取自photo-ac)

一般情況下,找回時間是免費的──每週取消一次非強制性會議,用那段時間去散步,這樣做不必花半毛錢。但要擺脫生活中耗費時間的負面經驗,還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那就是花錢去買,用金錢換取時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創社群很擅長用這一招,創業投資家會指導新創業者,盡量把不屬於創業核心理念的工作外包出去,只要專心做跟創業初衷最相關的工作就好。

新創公司會雇用廚師,這樣就不必花太多時間在用餐上;會買下鄰近合作對象的辦公空間,甚至就買在同一棟大樓,這樣就可以減少出差;會購買高檔視訊會議和協作軟體,讓遠距工作盡可能有效率。

這種工作至上的心態整體上是否導致時間匱乏,是另一回事,重點是這種花錢買時間的原則,跟我們要練習的方法一致。

新創業者這樣做確實有好處,例如,我們已知使用備餐服務和會把任務分派給高階主管的執行長,普遍上對自己的時間運用感覺比較好。

不是只有富有的執行長才能受惠,不管你住哪裡、年齡多大、性別為何(男女同樣受益)、工作量多大、賺多少錢,花錢買時間都是很有效益的做法,比你想像中有效益得多。提升時間充裕感需要花的錢比你以為的少,但你應該花比預計更多的錢來從中獲得好處。

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受試的在職成年人進行兩筆40美元的費用,第一個週末,我要受試者把第一筆 40美元花在物質消費上,於是,受試者給自己買了 T 恤、桌遊、化妝品等等。

接下來的週末,我要受試者把第二筆40美元花在「任何能節省時間的地方」,於是他們叫外賣、原本搭公車的改乘計程車、叫店家配送食品雜貨等等,節省時間的消費讓受試者心情更好,壓力也變小。

在考慮值不值得把任務外包時,問問自己,你的時間是否比外包你感覺最負面、最沒有效益的事情所需的成本更有價值。

我在檢視自己的日常活動後,發現上班路上堵在車陣中那段痛苦時光,是我最想要回來的時間,於是我查了一下從家裡搭優步去上班要花多少錢,之後就用這段時間閱讀和聽音樂,還有發現新的音樂,這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活動。

我花錢把令人感到時間匱乏的活動(通勤),轉換成提升時間充裕感的活動(閱讀和增進音樂品味)。除此之外,我還花錢買音樂訂閱服務,這樣在聽音樂時就不必再受到廣告干擾。

聽起來好像很奢侈,且讓我們計算一下。

成本:

共乘:每天30美元× 每月20天= 600 美元

串流服務:每月12美元=12美元

總成本:每月612美元

好處:

賺到時間:每天45分鐘× 每月20天=15小時

通勤壓力減至接近零

每年多出大約165個小時愉悅又有意義的活動

我每月賺到將近兩個工作天,這些時間原本都充滿了壓力,對情緒的影響甚至可能延續一整天,然後我把時間重新分配到能提升時間充裕感和幸福感的活動上,每月就只要花600美元左右,也就是每小時40美元,我認為很划算。

別忘記,這不是全新的支出,我花了600美元,但我不必再花租車的錢、油錢和停車費,這些費用加總每月要500美元。所以換一種講法,也可以說,我每月多花100美元換回15小時,相較之下,我個人認為搭乘優步的好處遠遠超過開車所省下的成本。

你可能還是會猶豫,這好像要花很多錢,別人會覺得我很奢侈。如果做不到外包整個任務出去,不妨考慮挑選你最不喜歡的任務,有一半或四分之一時間外包出去,或者在你時間特別緊張、特別忙碌的時候外包出去。根據我的研究,通常這種時候是花錢買時間最值回票價的時候。

還有,不要低估時間是多麼值得你花錢去換回來,你會覺得好像要花很多錢,因為我們早已被訓練成隨時都想要少花點錢。此外,諸如壓力變小、賺到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些概念很難量化,你很難知道究竟值多少錢。

稍後你將學會計算這些因素的價值,在那之前,你也許會很訝異,多花錢去做這些看似奢侈的事情,會給你帶來多麼美好的感覺。

你還可以檢視有什麼物質消費是你可以捨棄的,這些消費大概也沒你想像的令人開心,省下的錢就可以資助你換取時間。

我藉由戒掉每天在咖啡店的消費,還有減少不必要的網上購物,「找到」100美元來資助我的共乘費用。

作者介紹|艾希莉.威蘭斯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專門研究一般人如何在時間和金錢之間作取捨,以及這些決定如何影響工作滿意度、幸福感和生活品質。她兩度被評為「行為科學新星」,研究成果發表於眾多學術期刊。

威蘭斯也積極推動科學傳播和公眾對科學研究的參與,文章散見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她的研究也廣受《大西洋月刊》(Atlantic)、《經濟學人》(Economist)、CNN和BBC等媒體報導。在任教於哈佛商學院之前,她在英屬哥倫比亞省公共服務處的政策、創新與參與室(Policy, Innovation, and Engagement Division)並共同創立了行為科學部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雜誌《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原標題:總是捨不得花錢買便利?哈佛教授鼓勵你:花錢買時間,減輕壓力、賺回快樂!)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