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來襲,你的房子撐得住嗎?專家揭法規漏洞:預售屋、成屋結構保障差很大

2023-02-07 12:40

? 人氣

預售屋、成屋結構保障差很大。(圖/住展房屋網)

預售屋、成屋結構保障差很大。(圖/住展房屋網)

房市驚現一屋兩制怪狀!預售屋、新成屋結構保障,因定型化契約規範不同,存在長達十年的落差……

走訪建案接待中心,「10年防水保固」、「15年結構保固」等訴求並不少見,更有業者推出一條龍售後服務,強調品牌信譽及口碑。但業者不會主動告訴消費者的是,預售屋和新成屋的建築結構保障期限,恐因適用規範不同,整整差3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預售戶買方自交屋日起(有可歸責於買方原因時,則自賣方通知交屋日起),可憑建商提供的房屋保固服務紀錄卡,享有至少15年的結構保固和一年的固定建材及設備保固。一旦建築結構出問題,除非建商能證明可歸責於買方或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風災等),否則都應負起修繕責任,且保固到期後,買方仍可依《民法》及其他法律,主張自身權利。

相較之下,成屋買方受到的保障薄弱許多。因為《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房屋的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是依《民法》及相關法令辦理。而依據《民法》規定,交屋後5年內,買方發現房屋瑕疵並通知賣方後6個月內,能向對方要求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可視為新成屋的結構保障,至多5年。

少保固成屋 要求修繕難

預售屋和新成屋不僅結構保障時長差10年,當建築結構出問題,買方依法要求建商修繕的難度也存在差異。

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明忠說明,目前法律並未明文規定保固的意義及效果,不過市面上常見的結構保固內容,是建築若在保固期內發生結構損壞、鋼筋外露等問題,買方可請求賣方「免費維修」。

若當初買方是向建商購買「成屋」,且未另外約定保固期,則買方須能證明建築瑕疵在交屋前就存在、且瑕疵可歸責賣方,才能主張《民法》中「不完全給付」(詳見小辭典)規定,要求對方修繕(補正瑕疵)。

可礙於瑕疵可歸責賣方的要件舉證難度不低,林明忠指出,多數民眾仍會選擇主張《民法》的「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因為瑕疵擔保為無過失責任,意思是只要證明瑕疵存在,不管瑕疵是否可歸責給賣方,便能依《民法》規定,向賣方要求解除契約或減少價金,或請求不履行的損害賠償。民眾須了解的是,因「請求修繕」不屬於瑕疵擔保責任權利內容,坊間常見的「要求賣方修繕到好」的請求,並不是瑕疵擔保的權利。(延伸閱讀:想要自住,到底該買預售屋或中古屋?專家用數據告訴你,現在買這類型比較合適)

小辭典:「不完全給付」可分為瑕疵給付和加害給付,前者指債務人給付的數量或品質不符,後者指債務人給付的有瑕疵,且瑕疵使債權人受損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