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花200萬買保險,帳戶只剩12萬!專家曝5種人不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小心隱藏成本吃光你的資產

2022-09-15 15:54

? 人氣

第四種、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商品是否適合自己,又弄不懂投資型保單內容的人。

基本上,這種人應該去買傳統的壽險,而不是內容複雜又多變的投資型保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五種、保單買了後,習慣放著不管,再也不理它的人。

前面我曾經提到,因為投資型保單是一種結合「投資」與「保單」的商品,而保戶的所有保障,全都命繫在保單帳戶價值的高低,也就是投資報酬的好壞上。

且正由於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會受到投資好壞的影響,所以,保戶買了投資型保單後,千萬不能放著不管。因為,一旦標的選擇錯誤,保戶可以當機立斷,馬上更改投資標的,也許就能夠讓虧錢的保單「轉虧為盈」。

之前,曾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指出,一位現在高齡78歲的老翁,花了200萬元,帳戶剩下12萬元,家屬接獲通知後「大驚」。

而這類新聞事件之所以屢屢發生,就是因為保戶常常買了保單之後,鎖在保險櫃中,大約只有在發生事故時,才會再次拿出來「申請理賠」之用。就舉這位花了200萬元買保單的老翁做為例子吧,如果十幾年來年年關心保單的心投資績效,會落到這樣「過了14年,突然經銀行通知結果而大驚嗎?」的地步嗎?

事實上,就算保戶買的,不是保單價值隨時會跟著投資績效而上下波動的投資型保單,保額固定的傳統保障型保險,也是需要至少每年拿出來檢視一番,才能隨時了解自己所買的保障,是否還有新的缺口需要補足?

作者介紹|李雪雯 

現職《聯合新聞網》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康健雜誌》、《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劃,以及醫療保健等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劃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原標題:你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嗎?)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