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京很多馬路沒有路名?一窺日本獨步全球的「特殊街道系統」,在韓國也能看到

2022-02-12 09:00

? 人氣

有雄心壯志的韓國學校推動英語教學,這似乎言之成理,因為英語在韓國被視為通往成功的語文;然而,該學校也同時強調韓國的民族認同,該校課程要求學生學習傳統音樂、體育與儒家倫理。箕昱申寫道:「所有學生於早上六點於傳統韓式建築正面集合,向老師鞠躬,這本是子女每日早晚對父母請安的孝道行為。」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傳統樂器,女孩子學伽倻琴,男孩子學大笒。該校校長曾表示,為了讓學生成為全球性的領袖,他們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誰,繼承了什麼,這是我們驕傲與尊嚴的源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箕昱申將此視為「更巨大的潮流下的範例, 這股潮流在今日的(南) 韓國非常容易看見, 也就是看似矛盾的兩種力量——民族主義(nationalism) 與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奇異混合」。南韓一向是內向而非外向的,無論是經濟抑或文化層面皆然。但是在一九九四年時,三十多年來第一位文人總統金泳三,將「世界化」(即全球化)引進南韓。

如今,南韓已經是全球強國,它積極主動地與西方接觸,不過,雖然全球化日益強化,朝鮮文化整體而言依然雄厚。與此同時,南韓也在向外伸展,韓國對儒家之提倡、韓國電影與藝術皆能開花結果,南韓政府訂有節日慶祝韓式泡菜、高麗參、韓式武術。連美國文化都融入韓風,例如嘻哈樂(hip-hop)或速食,你現在可於麥當勞點一客韓式雙層烤豬肉佐辣椒醬漢堡。

金泳三總統曾說:「全球化必須以朝鮮化為基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與傳統缺乏認識,我們就不可能當全球公民。全球化的正確含意是,我們必須用自身特有文化與傳統價值的力量,邁向全世界。」在此理解之下,全球化實際上更加激發、而非減損韓國民族認同。

此等對於全球化意義之理解,亦有助於解釋民族史觀高中的教育。據說民族史觀高中的學生每週一早晨都要背誦:「英文只是一種韓國人引進先進文化的辦法,可以讓韓國成為世界一流國家。英文本身並不是讀書的目的。」每一天,學生都要走過宿舍的階梯,階梯上印著以下字句:「三個月都不夠/用來加強/你的英文。浪費/你的時間來說/韓國話,是最笨/你所能做的事。」

這所學校是否有助於解釋新的街道地址呢?看起來,用來命名韓國街道的新名字,根本沒有要反映朝鮮文化的意思。布林恩(Michael Breen)是位居住於韓國的英國人,他寫道,「假使我們被邀請參與其中,這項巨大的命名計畫可以激勵整個民族」,但光是首爾而已,就有一萬四千條街道需要名字,「你可以想像當地社群選擇以在地名人或街頭寺廟來為道路選擇名字,所以,不行,這樣會讓官員煩個沒完沒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