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股布局,跟對趨勢才能長久穩穩賺!他靠養股提早20年財富自由,道出選股關鍵密碼

2022-01-05 11:25

? 人氣

專家指出投資與投機的差別,教你如何跟對潮流。(示意圖/取自Pixabay)

專家指出投資與投機的差別,教你如何跟對潮流。(示意圖/取自Pixabay)

經常有人把股票投資當成「買空賣空」的投機行業,偏偏著名的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也將自己一生的心得著作成書,並謙稱為「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所以從事股票行業的人,只能期許自己成為優秀的「投機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股市的本質是投資,不是零和

但投機與投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確實是「零和」遊戲─某人所賺的錢必然來自於另一人的虧損,比如期貨交易的獲利或虧損,必然來自於莊家的損、益。不過,後者就不同了,它可以是雙贏。

從長期而言,股票市場的整體市值是成長的,所以參與者可以共同獲利,而且標的物本身(上市櫃公司),也會因每年的獲利配發股息股利,創造市場的價值,所以股票市場的本質當然是投資

再者,也可以從心態作為研判的出發點。當買進一檔股票時,若認為賺錢的機率應該會超過賠錢,這就是投資;相對地,簽樂透時應該覺得中獎的機會不大,但若是「萬一」中獎,就發財了,這就是投機。

當然啦!本質為投資的股票市場,也可以用投機的方式操作,只是當短期的運氣用完後,最終下場大概和絕大多數的賭徒一般。畢竟,依賴賭博致富的,只有電影中的「賭神」辦得到。

跟對潮流,報酬會隨著時間擴大

「長期投資」是股市贏家最常提到的方式,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往往更加有利於股票持有者。但是,時間這個要素之所以能提高投資報酬,必須是當投資方向與趨勢、潮流吻合時,潮流的影響性會隨著時間而擴大,投資報酬也會跟著同步擴大。

不過,一般人很容易混淆,你跟隨的到底是潮流?還是流行?還記得曾經風行一時的葡式蛋塔嗎?這股熱潮持續了半年不到,現在大概只剩下肯德基還在持續投入銷售蛋塔。

蛋塔熱之後,接著出現了巨蛋麵包,這是更短命的商品,當初同樣造成許多人一窩蜂地搶開店,結果有許多商家還沒有裝潢好,熱潮便消退了,這就是「流行」。就好像股票投資的題材股一般,受青睞的時間短暫到禁不起考驗。然而,堪稱臺灣飲料之寶的珍珠奶茶就不同了,現在竟然還可以遠赴國外展店銷售,成為國際性的飲品,這類商品就很有可能變成潮流。

研判潮流還是流行,在投資的選擇上非常重要,這可以表現在兩個部分,第一個是金融商品種類的選擇,另一個則是產業的選擇。

股市的表現優於債市

有關金融商品種類的選擇,也就是投資最上層的資產配置觀念。以現階段來說,當歐美脫離金融海嘯以來的衰退窘境,開始進入復甦期,尤其是美國聯準會宣布縮減量化寬鬆(QE)的購債規模,等同是正式宣布資本市場中的「投資循環時鐘」,開始進入「股漲債跌」的階段,所以從總體經濟循環來看投資潮流,必然是股票優於債券。

例如,在 2013 年下半年,國際資金從債券大量流進股票市場,也使得歐美股市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便可以得到驗證。至於債券市場則十分慘澹,還寫下 14 年來的最大跌幅。當然,債券價格也曾在 2013 年中多次出現迅速彈升,但這反而誘使許多人誤判方向,結果大多是以慘賠收場。

在此次趨勢中,必然的方向是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進入股市後,優先受惠的是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日本、歐洲地區),接著流往新興市場中權值較重的區域(如印度、臺灣、南韓等),再轉往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這股資金流動的邏輯很簡單,資金配置必然先增加大型「權值股」,其次是績優的中型「成長股」,最後才流進轉機股或是投資股,將此邏輯放大到全球區域的配置,便會得到上述的結果。

根據統計,2013 年外資買超最多及漲幅最大的區域,確實是日本(買超 1,499 億美元)、美國(買超1,227 億美元)、歐洲(買超 459 億美元)等,其次為印度(買超約 199 億美元)、臺灣(買超約 87 億美元)、南韓(買超約 47 億美元)。

站在潮流的浪頭上,一度成為股王另一個投資潮流應用,就是產業的選擇。比方說,從 1944年第一部電腦問世開始,人類進入電算機的時代,但是真正開啟全新商業模式、蔚為潮流,則是到 1977 年蘋果電腦推出的Apple II,這個趨勢潮流還延續至今。

臺灣的電子產業便是倚賴這股潮流,發展出現今的規模。早期的宏碁(2353),及至後來的華碩(2357)、鴻海(2317)等,都是受惠於個人電腦的興起。到了中期,個人電腦的另一波發展─筆記型電腦,則造就現今的仁寶(2324)、廣達(2382)等集團企業,這些都是產業趨勢下的贏家

至於近十年來,發展最快的手持式裝置,從功能型手機開始,包括明碁電、大霸、華寶(8078)、華冠(8101)等,都曾有亮麗的表現。一直發展到智慧型手機後,當年宏達電(2498)領先市場、站在潮流的浪頭上,在蘋果推出 iPhone 之前,它還曾蟬聯多年智慧型手機的第一品牌,位居台股股王寶座多時,更曾在2011 年 4 月 29 日,創下 1,300 元的歷史天價,而這段期間,正是智慧型手機的高成長期。

關鍵: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是流行?還是潮流?一字之差,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這確實不容易分辨,不過,我曾聽長輩說過一句話:「傳統曾經現代過,但是現代未必能成為傳統。」借用這句話的精髓即是:「潮流常從流行開始,但是流行卻未必能成為潮流。」因此,流行與潮流的研判關鍵,即在於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如何才能禁得起時間考驗?經濟學上說:「需求創造供給。」直接點出重點─需求,只有提供真正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解決方案,才能可長可久。舉例來說,蘋果出產的 iPad,一上市立即熱賣,還造成風潮,它滿足了大多數人希望「操作簡單」、「只想上網」的需求,因而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區塊。

既然如此,流行之初如何研判能否成為潮流呢?我建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研判,首先是從「需求強度」分析,可以從英文的「Must」(必須)、「Need」(需要)、「Nice to have」(有的話也不錯)三個等級來看,如果該產品對於滿足我們的需求有強烈的必要性,比如現在幾乎人人離不開手機,這個需求強度便達到「Must」等級,所以蔚為潮流的機會就很高。

第二個階段的研判,就是成為流行性商品後,是否只是曇花一現。根據經驗法則,有一個具體的魔術數字可以參考,那就是「1,000 萬個單位」。如果產品的年度銷售量可以突破 1,000 萬個單位時,應該就形成了趨勢或潮流,因為這代表著幾個意義:

1. 有足夠的樣本數(消費者),證明該產品可以被市場普遍接受。

2. 這樣的規模表示不是小眾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很可能是大利基。

3. 這樣的規模足以形成一個產業讓供應商積極投入,有利於產業長期的發展。

還記得當第一代 PDA(個人數位助理)產品推出時,聲勢浩大,也有多家廠商競相投入產製,結果年銷售量在朝 1,000 萬台突破之前便停滯了,然後很快地走下波、「退流行」。此外,「數位相框」也是一個短命的流行商品,同樣難以突破「1,000萬台」這個障礙,如今這些商品在市面上已難見蹤跡。請記住,在投資領域中,唯有掌握潮流的個股才會幫你賺大錢!

作者介紹|黃嘉斌

現任《Smart智富》月刊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基金經理及綜合券商投資事業處負責人等。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是文化《養股,我提早20年財富自由》(原標題:「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大是文化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