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超強團隊?曾國藩靠「2大用人法則」建立戰無不勝的湘軍,一舉擊敗太平天國

2022-01-27 10:09

? 人氣

不能依靠八旗、綠營,而且本來就和八旗、綠營關係疏離,於是受到太平天國威脅時,民間只能組成「團練」來自我防衛。「團練」是自主的民兵,但很快就得到像曾國藩這樣的士人,而不是一般的鄉紳,挺身承擔組織、領導的任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人帶領鄉勇,曾國藩與湘軍的崛起

有像曾國藩這樣的人物投入其中,帶來很大的差別。曾國藩在家書、日記裡反覆強調「綜核名實」的重要性,這是他的思想核心。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名實不符」,占據什麼位子,就必須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獲得什麼樣的名聲,就一定要有那樣的功績、成就。

「綜核名實」原則的背後是龐大的道德關懷與道德理念。對曾國藩來說,儒學不是學問,是真切的價值信念。他也相信在道德上堅持做一個好人,必定能產生群體的示範、感召作用,激發出強大的力量。

曾國藩依照這樣的思想、信念去打造一支對抗太平天國的部隊。從進入部隊裡的人,尤其是可以擔任領導的人的素質講究選擇起。他要找的是在倫常行為上抱持正直態度,同時又具備「血性」的人。他特別看重兩種人格特質──「血性」和「憐憫」。「血性」意指真實、不虛偽;「憐憫」則是縮小自我意識與自我利益,將幫助他人解脫苦痛擺在前面。

曾國藩認為非常的危難狀況中,唯有找到這樣的人,才能組織起有效的部隊。從歷史上看, 這是個偶然的因素,有曾國藩這樣的人,挺身承擔組織對抗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如果不是曾國藩這樣抱持深刻信念的人,不可能和洪秀全及太平天國堅守對峙,更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支由文人帶領鄉勇、卻具備比專業常備兵士軍官更有戰力的部隊。

基於保衛家鄉和傳統信仰的目的,他建立了「湘軍」,之後又擴張為兩支,一支由曾國藩和弟弟曾國荃帶領,另一支則由左宗棠帶領。到了戰爭後期,又有曾國荃協助李鴻章打造的「淮軍」。這些都是地方私人形成的武力。

左宗棠。(圖/取自Wikipedia)
左宗棠。(圖/取自Wikipedia)

當時的咸豐皇帝從一開始就默許這些地方私兵的發展。顯然他已經接受八旗和綠營無法打仗的現實。到後來,咸豐皇帝更轉而積極要求湘軍擴張範圍,要湘軍往東進入江西、安徽、浙江、江蘇,讓湘軍而非朝廷的常備軍實質成為對抗太平天國的主力。

「湘軍」的名稱來自湖南團練,但後來他們活躍的地域遠超過湖南一省。早在江南大營還在圍守南京時,咸豐皇帝就授予曾國藩「欽命團練大臣」的頭銜,讓他可以任命「差委」,也就是准許組構自己的軍事班底,不受朝廷員額限制的人事權。被以「差委」形式任命的人,因為是暫時的委命,所以稱為「委員」。「員」指的是中國近世官場最基本的身分,必須是「生員」才能進入這個系統,在「員」的前面加上「委」,表示是為了特別任務而有的「差委」,不是正式的官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