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為什麼清朝沒有滅亡?慈禧太后的瘋狂舉動,意外拯救了大清帝國

2021-12-22 14:48

? 人氣

為什麼清朝沒有亡於1900年的八國聯軍?背後原因揭曉,竟然與列強角力有關。(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為什麼清朝沒有亡於1900年的八國聯軍?背後原因揭曉,竟然與列強角力有關。(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六月二十一日清廷下宣戰詔書時,東南三督─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就擺明了不同意、不接受中央朝廷的政策,於是發動了「東南互保運動」。這三個人,再加上閩浙總督許應騤、安徽巡撫王之春等,直接和西方勢力交涉,請他們區隔對待處理,北京歸北京、地方歸地方,將東南地區劃在交戰範圍之外。這同時也預伏了將來處理「庚子事變」及進行談判的基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何清朝沒有亡於八國聯軍?竟是因為慈禧「宣戰國家太多了」

經歷如此嚴重的事變,到太后、皇帝必須變裝逃亡,為什麼清朝沒有亡於1900年?一項弔詭的原因是慈禧太后太瘋狂了,做出不可思議的向十一國宣戰的狂舉,引來了「八國聯軍」,而正因為來了多達八個國家,他們難免各有打算,不可能在對中國的政策上有一致的想法,採取一致的立場。

因為所有的外交官都被困在東交民巷,各國必須協同進軍,但對於在中國取得利益,他們卻各懷鬼胎。例如美國始終沒有很高的動機要參與出兵,只因受困的美國公使不斷求援,不能見死不救。

來了八國,卻分成三個陣營,有三種主要不同的主張,反而使得嚴峻的情況在列強爭執角力中得到緩和。如果不是那麼多國一起出兵,如果各國之間有明確的主導者,那麼中國付出的代價一定會更高得多。

1900年八國聯軍(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八國聯軍士兵(從左到右:英國、美國、英屬澳洲、英屬印度、德國、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圖/取自Wikipedia)

其中最冷酷、最凶惡的是俄羅斯,從一開始就擺明了沒有要和其他國家協同行動,另外布重兵經東北往南,抱持著占領中國領土的野心,也因此引發日本的高度敵意警戒。

而德國、義大利、法國、奧匈帝國、日本為一組,著眼於藉此確定在中國的獨占勢力範圍,擴張利權。他們的目的是要瓜分中國的鐵路、礦業等利益。德國看中山東,法國則重視從安南延伸過去的雲貴、廣西等處。日本想要得到臺灣對岸的福建當作勢力範圍。

第三組是英國和美國,他們有特殊的理由不參與搶奪勢力範圍,甚至反對瓜分勢力範圍。美國才剛剛在1898年和西班牙打了一仗,在軍事衝突中發現西班牙這個老牌帝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不只戰爭在幾個月內結束,美國還得到比原先預期更多的退讓與補償。除了割讓波多黎各、關島外,最重要的是從西班牙那裡得到了菲律賓,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過去美國向西拓荒到達太平洋,因而提高了對中國的興趣,現在突然多增加一塊亞洲領土,還需要找出統治運用的方法,暫時無力在中國經營、擴張。

美國還有一項考量,就是棉製品對中國的銷售。1898年到1899年,美國棉製品出口到中國呈倍數成長,卻在1900年受到「庚子事變」衝擊而大幅減緩。美國期待有一個相對較為穩定的局面,能讓美國棉業的海外市場恢復成長。

更具影響力的是英國。英國陷入南非的「波爾戰爭」(Boer War),和當地荷蘭後裔發生嚴重衝突,是足以動搖大英帝國布局的大事。另外,英國最早進入中國,原先將中國視為其帝國貿易的重要發展對象,控制了鴉片交易,又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反而是其他國家進來分霑、甚至搶奪他們在中國的利益。英國不想參與、更不想鼓勵列強爭奪勢力範圍,乃至瓜分中國。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13:從變法到革命,顛覆帝制的時代──晚清(原標題:為什麼清朝沒有亡於八國聯軍?)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