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業績剩2成,母公司米斯特挾戰績掛牌 徹底相信數據的威力 平價電商Life8實體線上雙成長

2021-11-06 09:10

? 人氣

從一開始切進實體通路,他們就在店內設置分析系統,回饋客人行經路線、碰觸哪些貨架、停留多久、最後結帳哪些商品。透過人流管理的數據分析,掌握顧客的線下行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服務業很相信人為判斷,但人的感覺經常失準,」林瑞達點出零售業的痛點。好比有的店長覺得假日才需要多請工讀生,但總部透過數據發現,許多服務業人士不是在週末休假,這群主客反而最常在星期一的下午出來逛街,「這個時間也應該要增加人手。」

另一個秘密武器,也是來自於電商經驗的「TAG」(標記,可用電腦追蹤統計),所有的SKU(最小存貨單位)都會變成標記。好比「長袖」、「綠色」、「厚」、「格紋」等,每件品項至少有10個標記,分析這些標記,能幫助他們了解絕大多數人的需求。

而這些TAG,甚至被應用到顧客管理上,「我們用的是RFM模型,給他們不同的行銷方案,可以分成27種,不會只給同一種EDM(電子廣告傳單),」林瑞豪指出,這策略不僅可以精準行銷,也能降低廣告成本。

林瑞達坦言,近年同業也陸續引進人流管理技術,但米斯特仍保有優勢,是因為更相信並懂得運用數據,這也是實體和線上業務同時成長的關鍵。

好比許多服飾零售業習慣囤貨,好讓實體通路能追求業績最大化,但他們則重在觀察銷售警戒值,例如某熱賣品項突然往下掉,他們就會改變店內陳設,或是把A店賣不好,但B店賣很好的貨互調。

「有些店就是鞋子賣得好,衣服賣不好,但一定也有店是相反的,就讓他們的貨互換,不就都會成長嗎?」林瑞達解釋,一開始店長們也會擔心某品項賣不好的壓力,但後來發現總部的調度能提升業績,也漸漸相信了數據。

不能等到有危機才改變

看數據行事,兩險棋皆過關

為什麼能夠突破過往電商跨入實體店的障礙?林瑞豪想了一會說,做品牌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專業,Life8的專業在平價產品,因此要打造平價的氛圍跟通路,他寧願犧牲貨架空間,也要在商場放置沙發,「要讓陪伴消費的人,有地方坐下,空間舒服,人就願意走進來。」

上半年的大幅成長,主要來自新展店營收、線上營收,包括開發新的聯名款助攻等。也因為勇於快速實驗、產生數據並分析調整,如今的Life8有3成5的營收來自女性顧客,且計畫明年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新成立的戶外運動服飾品牌。

國泰證期報告指出,米斯特因為3大優勢:商品控管精準、折扣商品比重低、商品週轉率高,去年毛利率56.8%,居上市櫃品牌服飾類股之冠,且營益率亦優於同業,成長可期。

其實,回到創業起點,從做男裝電商到跨足實體通路,都是同業眼中的險棋,為什麼他們卻屢次選擇走鋼索?

林瑞豪說:「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男裝電商不好做,但是男生顧客忠誠度很高;實體通路成本高,但是實體通路占了市場的8成,」他直言,「電商利潤越來越少,你不能等到有危機才改變。

當別人都在看風險、看缺點時,他們看到的是優點,在有餘力嘗試失敗時,就先為自己多開一條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文/楊絲貽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