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體質?醫師提供3分鐘自我檢測量表,幫你對症下藥、保持身體健康!

2021-11-07 10:30

? 人氣

外熱內熱的體質如果減少身體的發炎發熱情形,可以轉化為類型一的外熱內冷狀態,那麼整體身體機能就更能正常發揮。相反的,外熱內熱 的病症如果沒有改善,就可能演變為外冷內熱的狀態,如此一來,精神與體力也就大不如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改善體質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減少應酬喝酒、或者增加有氧運動、減輕體重,有的人只要學會冷卻降溫、減少外來熱源(例如過度泡熱水或時常喝溫熱水)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睡覺 失眠 睡不好(圖/取自photo-ac)
(圖/取自photo-ac)

類型4 外冷內熱體質:失眠、容易累,怕冷也怕熱

外冷內熱(生熱能力強過散熱能力)的主要表徵是內有明顯交感神經興奮與發炎現象,而外在活動能力不好、容易累、怕冷,但是有的也同時怕熱,外表看起來胖瘦不一,臉色透黑或白,看起來表情呆滯、精神不振。

造成這種體質的急性因素主要來自病痛發炎的後遺症,慢性因素則大都是生活中太倚賴外來的熱源,而讓神經產生熱適應,因此身體內部容易過熱發炎,也使得肌肉脂肪生熱能力不足而併發各種症狀。

簡單講就是身體肌力不足、脂肪白化囤積,而內在有發炎過熱的現象;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度高,所以表現出來心率偏快(通常每分鐘80至90下以上)、情緒失調與失眠,而內臟發炎,眼鼻容易脹。此外,腸胃的腫脹表現則為脹氣、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便祕或腸躁等等問題。

我常見到這類體質的病人因為有各種身體症狀而被歸為「冷底」,因此,他們想藉著常喝溫熱水來改變體質,這樣做的結果反而使症狀越來越嚴重。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正常的生理反應是常接觸溫熱反而漸漸怕冷;相反的,常接觸冰冷反而漸漸怕熱。

想要解決外冷內熱的體質就要增加生熱與散熱能力,一方面治療病痛減少發炎,並且紓解自律神經失調;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維持規律運動加強生熱能力、減少倚賴外來熱源(例如避免常喝溫熱水或長時間泡熱水澡)、常冷卻發炎(例如多喝冷開水,甚至冰開水),並且調節神經進行冷適應訓練,這麼一來,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改善症狀而煥然一新。

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外冷內熱的體質或多或少會合併一些身體的不適,這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果合併有心跳過快、體重下降或食慾不振的現象,則可能已經有嚴重的身心問題或疾病,需要家人朋友的特別關注。

作者介紹|梁恆彰、楊翠蟬

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自然主義《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原標題:三分鐘檢測,認識自己的體質!)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