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台灣生技走向國際,他成最年長新創者:林奏延退出醫界政壇後,為何又走上斜槓之路?

2021-07-04 06:50

? 人氣

簡單地說,由於外泌體可從不同體液分離出,取得的便利性及特殊結構,適合應用在診斷。而外泌體有較高的生物相容性,比較沒有副作用,又能通過血腦屏障,可以作為治療藥物或是藥物傳輸載體。有許多專家看好外泌體會是再生醫療的突破,同時,將來也有可能取代微脂體作為藥物包覆的載體。目前市場產值雖不大,但是近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近5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根據《財訊》報導,巨大潛力的背後,目前在外泌體的純化、量產等等技術上,仍有大難題要跨過。「我跟楊崑德醫師比較像是學術出身,喜歡研究,會覺得現在量產都是2D,就想說一定要用3D,比較能自動化。」所以,林奏延本想先把3D的量產技術做出來,再去做人體臨床試驗,結果,卻因為今年過年前見了林全一面,策略大轉彎。

「我們談了很久,林全說他教我開公司的幾招,第1,一定要和正派的人合作;第2,一定要放眼國際;第3,做生技速度要快,他說你做完3D,人家都不知道做到哪裡去了。他建議我從2D或2.5D開始做。」於是林奏延變更策略,改採量產與臨床試驗「並行」,並以2D為主、3D為輔加速臨床前試驗。

林奏延說自己對於外泌體一開始就很有信心,這次mRNA因為COVID-19疫苗大放異采,mRNA要用奈米脂質去包,但副作用多,如果外泌體能量產,會是更好的包覆載體,「所以我不大擔心,現在虧錢也沒辦法,但是你要判斷未來呀!細胞治療的下一步,台灣總要超前部署呀!」

林奏延對《財訊》坦言,除了「憨膽」,他一頭栽入外泌體新創,是因為「不想輸南韓」。根據Bioinformant最新的外泌體市場報告,過去幾年市場至少出現45個稍具規模的競爭者,大部分是走診斷,治療的較少,南韓就有3家,讓林奏延的使命感驟升,他說台灣一定要超前部署新的技術領域,現在台灣做外泌體相關的公司都太小,希望自己的帶頭作用,能促成大家整合在一起創造產業。

台灣生技法規 慢了好幾拍 

講到此,林奏延又忍不住要提到他一再主張的「生技法規超前部署」。他感歎,自己的公司短期內可能會有外泌體產出,大部分都會用於臨床前試驗,一部分可以用在健康食品,提供給退化性疾病長者,「但是我們的法規太落後,由人類臍帶細胞組織物製造的產品不得使用於食品和化妝品,其實現在都是奈米級產品,卻仍沿用農業時代的法規,南韓、日本都可以做化妝品與食品了。」他建議,法規單位可以把台灣跟南韓的相關法規攤開來比較,一次修完,慢慢修來不及。

636-048-3.jpg
 

最近本土疫情延燒,林奏延沒有停下腳步,這段期間艾萬霖生技已經與台寶生技達成CDMO(委託開發製造)的合作意向,台寶有細胞製備室,也具備前端細胞及細胞庫的優勢,艾萬霖則接在後端做外泌體純化、臨床前及臨床試驗。(延伸閱讀:疫情突失控,讓台灣生技股的信任度一起輸掉了)

不過,有進度,代表就要有更多資金,「真正有心要做的話,還是要一樣一樣做下去,看來資金要用億元來算,我們省著用,但還是要募資。我找到兩位能當執行長的人,有經驗也有國際觀,如果募到一定資金,他們能進來,我也能交給更專業的人了。」看來,短時間內,這位台灣最年長的新創者,還很有得忙。(延伸閱讀:高端疫苗三期試驗資金壓力大 三大挑戰在後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劉軒彤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