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改成9點到校,好嗎?多年教書經驗的他:學校至少有1/4的時間在浪費生命

2017-05-22 07:20

? 人氣

網友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目前台灣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教育部在評估可行性後,宣布新訂的「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學校每周至少應安排兩日開放自主學習,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並決定是否參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由學校循民主程序自訂,從一○六學年開始實施。

換句話說,就是學生未來一周可以有兩天在上午第一節八點十分前到校,其他三天則維持現行七點三十或四十分到校。

既然網友的提案是要給高中生充足睡眠,延後半小時根本無濟於事,請改成九點到校,好嗎?

雖然長輩總是告訴孩子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科學界對於青年睡眠習慣的研究,其實有不同看法。

根據報導,美國的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指出,青春期的睡眠時間會推遲,因此年輕人在晚上十一點前仍然很清醒,實屬正常不過。

而青年每晚需要的睡眠時間為八至十小時,但大部分人都沒有充足的睡眠,因而影響到學習能力、健康、情緒等。美國前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也曾呼籲,「讓年輕人睡多些,遲一點才開學。」

關於延遲上學時間的提案,我也針對高中生做了簡單的民意調查。我給學生三個選項:

1.維持現狀,七點半到校,四點或五點(加第八節輔導課)放學。
2.九點到校,但延後至五點或六點放學(去掉早自習)。
3.九點到校,四點或五點放學(去掉早自習與第一節課)。

問了好幾個高一班級,每班情況差異不大。選「維持現狀」的大約百分之十五;選「九點到校,延後放學」的占百分之十五;選「九點到校,原時間放學」的約百分之七十。

同時間,我又做了另一個民調,詢問高一學生週一到周五的平均睡眠時間。其中,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生一天睡不到七小時,繼續調查後發現,每班有三到四成的學生,一天睡不到六小時。

(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早起不來,上學遲到了嗎?(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這就是我們國家高一新生的命運。才剛脫離國中會考的禁錮,一心期待能享受青春的高中生活,結果時間和健康又被牢牢綁在每天七點半到校的緊箍咒裡。

儘管有百分之八十五的高中生支持九點到校,我知道實務上要達成延遲到校的提案是天方夜譚。家長們首先就會跳出來反對,「小孩子當然要早睡早起」、「改成九點他們只會更晚睡」、「家長送完小孩再去上班會來不及」。

況且,大多數學生不但支持九點到校,還支持去掉早自習與第一節課,也就是一天只需上六至七節課,我相信這更會引發老師跟家長的高度疑慮,甚至反彈。

日本網路紅人三原慧悟在影片《台灣的上課時間也太長了吧?!日本的高中生們嚇到》中,提到台灣學生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五點的上課時數,以及下課後的補習生活。

從訪問中得知,日本學生早上是八點四十到五十分之間上課,下午三點三十到四十分就放學。影片中,不少人聽到台灣學生的學習時數,都表示不可思議,有人說,「好痛苦」、「超長,真辛苦」、「我無法只有念書」;接著,再被問到日本的上課時數變得一樣長好嗎?幾乎所有人都直說,「才不要」、「這樣我會很困擾」。

曾有市議員做過調查,我們的學生上課時間是全世界最久!台灣學生上課時間為上午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平均上課時間九.五小時,對比世界主要國家,六小時的包括日本、德國、墨西哥、加拿大,六.五小時的則有美國、英國、澳洲。跟台灣相近的則是南韓,一天上課八小時,北韓、中國則都上課九小時。

這個調查還只是最低時數,實際上,許多學生五點下課後,還要在補習班待到晚上九點半,假日有些學校還會安排另外的課輔班、衝刺班。

網友在三原的YouTube影片下是這樣分享經驗的:「不是七點半就要到校嗎?下午五點十分放學,即使說第八節課不強迫上,不上還是會被記曠課呢…」、「加早自習、升旗有的七點,國三還要上輔導課到下午六點」。

更有網友說得直白:「大家都在顧血汗勞工,但是沒有人顧台灣的血汗學生,哈哈,求學累半天,出來薪水更比人家低。」

冷靜想想,台灣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九.五小時,是全世界最久。別說日本,就算與其他上課時數較長的國家相比,我們真的有比人家強嗎?何以致之?因為台灣的學生早已失去自主學習的靈魂!

每天我在學校,看著學生的課表被填得滿滿的,連上個體育課都要匆匆來回,好不容易可以運動流汗一下,就要被叫回教室繼續填鴨痛苦的課本內容。這些課表滿到我們連小考都得安排在早自習,甚至午休時間。

二○一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曾批評,日本、中國以及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現代普魯士教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他認為這種教育制度是在浪費時間。

循規蹈矩的「普魯士基因」標準教育模式,包括幾個我們已經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
●在長達四十到六十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
●午餐、體育課穿插在課程之間
●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這種機械化教育模式當然可以輕鬆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順從且遵守紀律的未來勞動力,如同工業生產:標準化,且具同質性。然而,在高度變動、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裡,我們需要的應該是能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常保好奇心與熱情的新世代學生。

結果,我們選擇了如同工廠,甚至是監牢般的長時間教育型態,犧牲了學生的睡眠健康與自主學習機會,最後才抱怨為什麼教育如此僵化。

這些都是學生的聲音:

「很多老師上課都在聊天,浪費我們時間」
「有些科目根本不用上,比如○○○、XXX」
「老師平常不好好上課,段考前才說教不完要趕課」
「我們自己讀真的比較快」…

其實,真有必要讓學生上這麼多課嗎?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那之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浪費學生的生命。

改革不需躁進,延後到校只是第一步,先從一天少上一節課開始,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找回一生受用的自主與獨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啊!

作者|黃益中

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

一九七九年生,新竹高中、師大公民訓育系畢,政大東亞所碩士,海軍陸戰隊預官。曾任國中教師,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大會委員。課堂外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
他心目中的品格教育是公平正義,最害怕學生長大後只會考試賺錢卻對弱勢冷漠,努力在課堂上翻轉刻板印象,取材時事進行公民思辨,啟迪多元價值觀念。把社會運動視為全民教育,積極參與社運,為年輕人發聲,向不公不義的社會宣戰。
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寶瓶文化)。現為「風傳媒」、「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二○一五TEDxTaipei年會:一堂從「居住正義」談起的公民思辨教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向高牆說不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