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關懷成為常態與天性!哈佛教育專家提5策略,幫父母養出有德性、有責任的孩子

2017-03-31 12:13

? 人氣

在早些年,我寫了一篇有關如何教導同理心、以及父母該如何做的文章。在文章背後的理念是來自於Richard Weissbourd的想法,他是哈佛教育學院的老師,也同時在進行有關「讓關懷成為常態」(Making Caring Common)的計劃,目標是幫助父母教導孩子如何成為友善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我知道,你一定在想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個友善的人,他們平常一定會這樣教育小孩。但我必須告訴妳事實不如你想像,根據最新的研究,並不是這樣的!

3
父母更應去關心孩子是否懂得照顧別人。(圖/MIKI Yoshihito@flickr)

研究中,大約80%的年輕人,提到自己的父母比較關心自己的學業成就或是快不快樂,而非自己是否懂得照顧關心別人。在受訪者中,超過三倍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會因為自己在學校拿到好成績而感到驕傲」,而非「自己是否有關懷在學校或班上其他成員」。

因此Weissbourd與他的同僚們,就認為應該建議大家如何在想養育時,讓小孩懂得關懷照顧別人、尊重與成為負責任的成人。那為什麼這那麼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德性的人,我們必須用有德性的方式養育他們。

這群研究者寫道:

「孩子並非生來就是單純的好或壞小孩,我們應該永遠不放棄他們。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使他們在成長的每個階段成為懂得對社區關懷、尊重與負有責任的人。」

因此「讓關懷成為常態」(Making Caring Common)的計劃,提出五個策略來幫助我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成為有德性,有責任的小孩。

1.把關懷別人放在優先順位

5
孩子需要的是去學習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圖/MIKI Yoshihito@flickr)

為什麼?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幸福與成就放在最優先的順序,而非是否關心別人。但小孩子需要的是去學習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例如打球的時候會傳球給隊友,或是當朋友被霸凌的時候會站出來說話。(延伸閱讀:小孩被人欺負怎麼辦?

如何做?孩子需要聽到父母自己把關心別人放在最優先順位。而最重要的部分是讓孩子了解自己是否符合高的倫理期望,如當他信守承諾時會讚揚他,即便這樣使他沒那麼開心。

舉例來說,當自己的孩子離開體育隊、樂團、或是一段友誼,我們應該詢問他是否考量自己對團隊或是朋友的義務,並且鼓勵他在放棄之前要努力想辦法把問題解決。

試試看這招:

●當跟孩子對話的時候,用「最重要的事,是你是一個友善的人」取代「最重要的事,是你是快樂的」

●確保你較大的小孩永遠懂得尊重別人,即便他很累、心煩或是生氣。

●當你與孩子生命中其他重要的成人互動時,強調關心關懷。例如,妳會問孩子的老師,孩子是否在學校中式的好的團隊成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